我承认,当我刚刚来到这个在郑州举办的名为“肯德基对话90后——90后十大草根偶像赛”的活动现场时,有些发懵。
按照传统70后的观念,偶像总该有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吧?可在这个现场,偶像的标准太多元了:跳着机械舞的叉子兄弟,学校的科技牛人,外表不亮丽自称微胖界领军人物、希望让大家的牙齿晒晒太阳的男女相声组合,中学毕业就自己创业办养鸡场并已经养了6000多只鸡的高个子美女,爱做西点的“阿拉蕾”妹妹……
当比赛结果出来的时候,我诧异了。本以为靓男美女会成为90后的首选,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微胖界的男女相声组合、看似土头土脑的科技达人和中学毕业的养鸡大户位列前三。
在90后的眼中,偶像不必有高贵的出身,不必有体面的职业,不必是公认的成功人士,只要偶像身上有可取之处,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在多元的背后,是对个性的极度尊崇。
实际上,在“肯德基对话90后”活动之前的热身赛中,这些90后就在张扬自己的个性,用行动澄清外界对自己的误解:说我们没有耐心?1万块多米诺骨牌正常要用几周的时间拼完,我们连着7个多小时不吃不喝,拼出来了;说我们没有团队精神?看科技达人所在的小组,一年拿了多少科技奖项,队长说了,站在这里的是3个人,可是背后是强大的团队;说我们思想偏激?可养鸡专业户决定用收入的一半做公益慈善,这偏激么?……
科技达人在致词时说出参赛者的心声:参加比赛前,根本不知道有那么多人在说我们90后这不行那不行。“我们行不行?”他问场下的90后。
“行!”回答得无比响亮。
我欣赏90后的率真,更佩服90后的勇气。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偶像。在70后成长的年代,科学的春天正在绽放,科学家是很多孩子在描述理想时的首选职业。尽管很多人可能连科学家和厨师有什么区别都搞不清楚。
那是一个怕出格的年代,很多事情都追求整齐划一,要有“统一”口径。
我的好朋友自小就是个馋猫,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大厨。尽管职业不分贵贱,可是在那个年代,家长总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上大学做科学家是有出息的,学习不好的孩子才去上技校当厨师。
于是,每每大人们问出那个老套的问题: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呀?好朋友不得不违心说出自己的答案:科学家。这时,大人们会露出满意的表情,和善地摸摸小孩子的头,“这孩子有出息。”
和70后、80后青少年时代的偶像比起来,如今90后心目中的这些偶像似乎不够主流,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大声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望,因为他们有信心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他们活得真实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