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某集团员工在单位内部的美发室美发。不少浙江诸暨的企业有这样一个共识:要通过留住员工的心,留住员工的人。
郭斌摄
最近,吉林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张国拒绝了北京几家公司的录取通知,选择前往郑州某商业银行工作。他说,之所以作出这一选择主要是因为这家银行口碑好。北京的几家公司虽然起薪高,但均不知名,而且听朋友说“那里工作压力特大”。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11)全国公众调查报告》显示(35571人参与),与职场人士相比,当前大学生更看重企业“具有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8.8%)、“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6.1%)和“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4.9%),职场人士选择这三项的比例依次为8.4%、5.8%和3.5%。而大学生对“有竞争力的薪酬”(5.5%)的关注度则明显低于职场人士(8.8%)。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把冉认为,大学生还未踏入社会,对生活压力没有切身感受。所以他们更关注雇主品牌的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的品牌和品牌意识;二是企业能给自己带来变化,包括职位和能力的提升。
“越来越多大学生根据雇主品牌形象选择企业,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指出,大学生由于年龄、信息渠道等原因限制,很难一毕业就清楚自己最适合做什么。而雇主品牌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长期形成的口碑。大学生选择口碑好的企业相对比较稳妥。现在不少企业也在想方设法打造雇主品牌吸引人才。刘昕说,曾有一项对1万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未来5年,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发现人才”。
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康明曾提出,现在人力资源市场正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演进,优秀人才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他发现,80后、90后员工非常独立,对生活和工作的看法跟上一辈完全不同。“我们那一代人的服从、贡献,在他们身上看不见了。但他们终究要掌握企业未来的命运。”
邓康明认为,要成为“最佳雇主”,一是要让员工觉得除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外,还有学习发展的机会;二是能让他们有一帮良师益友般的管理者和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一起开心工作。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去年进行的一项主要由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80.3%的人求职看重“软待遇”。其中“职业发展前景”(70.9%)、“学习、培训机会”(58.8%)、“上下级关系”(47.0%)、“同事关系”(46.5%)等都是“软待遇”的重要内容。
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职场人士未来3年职业规划的第一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21.0%),其次才是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13.8%)。
“前些年,‘四大’(国际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编者注)颇受年轻求职者追捧,但现在没有很多国企吃香了。”把冉认为,主因是很多年轻人的求职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生活和工作能否平衡,企业是否善待员工。一些企业出现的员工过劳死、自杀等事件,无疑会被求职者列入“黑名单”。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雇主品牌形象的重视,也在倒逼一些企业作出改变。把冉说,一些形象好的企业如今也愿意做创新和改变,“一些企业现在很关注校园招聘,它们想先抢占校园里最优秀的人才,把雇主品牌的概念渗透给学生。这些人才即使今天招不来,也希望未来能招到。”
“雇主品牌”的创立需要关注内部品牌和外部品牌两个维度。刘昕认为,如果内部品牌没树立好,不仅内部员工的工作感受不佳,他们还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去,潜在员工也会得知此事;如果外部品牌形象塑造得不够真实或没有吸引力,潜在员工也不容易对该企业产生兴趣。“大学生在求职时,最好找目标企业的正式员工了解情况。比如,看这名员工平时的工作状态,就能判定这家公司的规范程度以及是否善待员工。”
民意中国网的一位网友指出,年轻求职者开始重视雇主品牌形象,还提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要对员工负责,还要对顾客和整个社会负责,不能“一心向钱看”,不顾及产品和服务质量,损害顾客人身安全。“品牌形象不是你每年捐多少银子就能换来的,踏踏实实搞经营才是企业获取好名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