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增长”成为主调。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支撑是服务业,集中在旅游、在线支付、节能产品等方面。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启动前夕,回顾2009年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应警惕“消费弹性陷阱”,提防“港澳模糊炒作”,避免再次出现以“旅游发展”为名的基建项目跃进。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旅游产业“稳增长”的前提是,有效降低旅游市场的系统风险,必须警惕“消费弹性陷阱”。
很多旅游从业者有这样的困惑:“旅游消费前景很好,旅游不可或缺,但是为何行业不景气,经营不如人意?”其实,消费弹性和供需弹性不同。旅游消费弹性大,适于投资中长期考量,对于实体运营和旅游者消费,则更应基于微观经济分析,侧重旅游市场的供需弹性。比如,食品的消费弹性很大,但餐馆生意还是要面向市场供需。
如今,老百姓捂着钱袋子不旅游,根本原因是支付能力减弱。应提高居民收入,加强旅游供给,形成“三富”旅游——富消费、富需求、富市场;反之,则为“三穷”旅游——穷消费、穷需求、穷市场。扩大内需,要的是“三富”旅游。
港澳市场是内地出入境旅游主盘,其“境外、国内”的特殊属性,屡次被故意模糊,借以大肆炒作。很多人都会把“入境游”错误地理解为“外国人来华旅游”。而实际统计数据中,港澳台同胞到内地,列为入境游统计,内地人赴港澳,列为出境游统计。
2011年1~11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6%,其中港澳台游客0.98亿人次,占比79.67%;外国游客只有0.24亿,占比20.32%。同期,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274.17万人次,其中港澳台3254.39万人次,占比61.70%。若混淆入境游和外国人来华旅游,两者结论大相径庭,以2009年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若包含港澳台游客,中国入境接待1.26亿人次,是法国的1.74倍,美国的2.13倍;若排除港澳台游客,中国入境接待量2193.8万人次,为法国的30.30%,美国的37.25%。
港澳台还是内地出境游的核心目的地。2010年,内地出境旅游5738.5万人次,前往港澳台占比72%。中国游客采购奢侈品遭恶炒,其实,主要还是在香港消费,并非欧美。2009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约437亿美元,超过法国(389亿美元),可54.32%的消费是在港澳台。若按出国消费计算,仅为法国的51.41%。
近日,我国升为世界第三大入境(非外国人来华)旅游接待国和出境(非出国)旅游消费国,对此,我们不应评价过高。
预测2012年度旅游市场,有6点值得关注:
第一,港澳市场需求滑落趋势明显,受欧资银行在亚洲撤资和出口趋缓等因素影响,不排除今年香港经济再度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香港本地GDP增速4%,而汇丰银行预计得更低,仅为3.1%。另外,今年大陆赴台个人游难成规模。去年自开放以来,截至11月底,赴台个人游签注超8万人次,但是,成行游客仅占27.5%,不宜过度乐观。
第二,今年上半年,欧洲旅游市场将继续振荡。3月,希腊144亿欧元债券到期。四五月间,法国总统大选将举行,这个时期,任何风波都足以搅乱欧盟。今年3月底,日本政府债务或达13.7万亿日元。去年年底,中日两国签署加强金融关系以及提升人民币-日元贸易的协议,两国贸易企业将可直接使用本国货币交易,而不必首先兑换成美元。该协议未规定时间表,预计年内实际效果不大。
第三,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今年第二季度前后将完成,最快于年内正式颁布,移动互联网迅速走向规模化。继支付牌照后,旅游电商又获重大利好。
第四,《国民休闲纲要》即将出台,为文化产业、旅游业类上市公司重大的政策利好。
第五,今年3月起,旅游金融创新产品将陆续入市,诸如旅游预付卡、旅游城市卡、旅游消费卡等,笔者预期五年内,其市场规模至少达到7000亿元。
第六,国内旅游企业的实体运营今年趋向财务稳健。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最快于今年3月启动,今年,国内GDP增速预计放缓至8%左右,而过去30年我们的GDP年均增速为10%。今年CPI预计维持在5%高位,上半年的实际利率继续为负值,人民币存款持续放缓,流动性不断增强,自今年第三季度起,国内旅游市场消费回升明显。但是,美国启动QE3势必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飙涨,国内通胀压力或于2013年再现严重。
邮轮游艇业向规模化、大众化快速转型,内河游轮业持续向好。短暂的市场回暖,未来的通胀预期,投资趋势利好,政府部门该怎么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
旅游行政部门不干预市场运行,不介入实体营销,刺激消费不能靠政府号召和红头文件。面向企业和投资者,政府行政部门应有效监管市场的投机炒作,而非介入市场炒作。
裴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