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14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绿友”十年植根沃土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14日   01 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孙艳君任秘书长的“天津绿色之友”走过了10个年头。“绿友”大名叫“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绿色教育工作委员会”,是天津首家在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主要面向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绿友”是环保发烧友对其的昵称。

    孙艳君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她关注环境问题,源于自己10多年负责编辑制作的一个名叫“绿色地球村”的环保栏目。种种环境问题让她产生出强烈的危机感,听众的积极反馈让她对环保宣教产生了兴趣。

    当时,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组织“自然之友”的影响力正逐渐提升,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别人看来有点“愣头青”的孙艳君以及另一名同样关注环保问题的记者,计划在天津也成立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她们说干就干,利用工作外的时间找同盟者、咨询注册程序、制订章程、刻公章,最终促成了“绿友”的成立。

    绿友刚成立不久,一个家住河北区的大姐找到电台,反映自己住的楼下正在建一个供热站,离居民的窗户非常近,冬天烧煤不仅污染周围的环境,噪声还很大。孙艳君和“绿友”志愿者前去调查,找主管副区长反映,最后热电公司对居民进行了补偿。这件事成了“绿友”最初的维权成果。

    “最初3年几乎一无所有,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稳定的工作人员,没有办公设施、更没有独立的账号,我能做的就是从头学起。”孙艳君清楚地记得,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邓国胜教授几乎是手把手教她写出了“绿友”第一份项目策划书——“征集天津市民环保金点子行动”。

    “破茧而出”——小孙用这4个字总结“绿友”走过的最初阶段。一个纯公益的民间组织,资金紧张始终是瓶颈,人员流动、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等问题让她时常睡不好觉……但是,她坚持了下来,最大的动力是有一批铁杆儿志愿者的支持。

    会员张涛连续9年负责组织植树项目,3000多人次参加,植树4000多棵;会员郭立欣负责美境项目,常骑自行车到中小学校,做宣传,看作品、催进度;洪文治的户外观鸟小组备受欢迎……

    走过10年,“绿友”在天津组织的活动不断增加,影响力提高了,队伍扩大了。“‘绿友’是一棵小草,但是这棵小草扎根沃土,生命力还是挺顽强的。”这是孙艳君10年工作报告的最后一句话。

分享到:
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
湖北团组织创新激发基层活力
网络订票为何这么难
杨超:冰湖勇救落水儿童
“绿友”十年植根沃土
谁“宠坏”了洋品牌
亦师亦母班爱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