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毒药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有媒体报道,近日在天津某大学举办的一场演讲中,一位“成功学大师”这样卖力地推广着自己的励志名言。台下,众多渴望出人头地的大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时不时在“大师”的带动下举起手臂高呼“我能行”。
如今,“成功学”已经成了一股风潮。从机场到大学校园,甚至是在网络上,凡是有书店的地方,《成功的3个周期》、《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黄金门》这类“励志”图书随处可见,而且被摆在最明显的位置。而这所谓的“成功”几乎可以直接翻译为金钱和地位。
一味地关注和追求“成功”,其实是功利心在作怪。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连成功都可以速成,如果这种传销式的“成功学”无休止地蔓延,势必会对年轻人的人格和心理造成恶劣的影响。
一个人的价值,本不该用简单的成功或者失败来衡量。
愿你寒假快乐
放寒假了!据媒体报道,宁波市某中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初中生表示“不快乐”。
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已经三令五申要给学生的假期减负,也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利用寒假进行集体补课。因此单纯把“不快乐”的责任归结为作业太多,难免有失偏颇。调查中就有一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在寒假中无所事事也不会快乐。
忙也不快乐,闲也不快乐。作为成年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现今的教育,在教会孩子们如何考高分之外,是否让他们失去了创造快乐、感知快乐的能力。
幽默的迟到券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照片,展示自己在公司年会上获得的另类奖品——迟到券。该券注明“凭此券可迟到两次”,并盖有公司公章,还对使用时间、范围和最终解释权做了说明。
与一些公司动辄平板电脑、手机、购物卡甚至出国游的大奖比起来,迟到券确实有些微不足道,但这个小幽默给“获奖者”带来的却是那些豪华大奖换不到的一丝暖意。如今人人都在感叹生存压力大,“迟到券”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手段呢?
就像一场“大富翁”游戏,当你偶尔抽到“前进五步”或者“再来一次”的幸运小卡片时,职场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有趣得多吧。
青春不完美
近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发了人们对过往青春的集体回忆。有的人一边听主题歌一边默默流泪,有的人在微博上追忆中学时代的故事,感叹“每个班里总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总有几个成绩好却自以为是的女生……”。
成长总是一个残酷的话题,“你们总是希望我们赶快长大成熟,变成一个可以依靠的大人。但是,这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我们眼中失去了那种单纯只是想要讨你开心的灵魂和火焰,接下来就全都是在装了。”
与影片主人公柯景腾和沈佳宜一样,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完美的。但无论那段青葱岁月再怎么不堪回首,正是年少时做的那些幼稚的事、愚蠢的事、鲁莽的事,才让我们有机会成为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