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逃杀》上映在即,导演宁浩清空了微博。“把不是我写的都删了吧,做人要厚道。”这个曾执导《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的山西籍著名青年导演,总是这样不动声色而又出其不意地“疯狂”。
10岁起,宁浩就拿起了画笔,自此,他所有的梦想都与绘画有关。用宁浩的话说,绘画让他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中专毕业后,宁浩被分到太原市话剧团做美工。他热爱这份“既可以养活自己,又和梦想统一”的工作。
然而,上帝和宁浩开了一个玩笑。他边工作边报考了大学,体检中却被查出色弱。他不得不和深爱的绘画分手,“就像热恋期的爱人被生生拆散一样”。
突然被命运抢走画笔的宁浩,懵了。和朋友聊天时,宁浩常戏称自己处于人生的“米字路口”,迷茫不知所措。
然而“走着总比蹲着强”,宁浩坚信,看不清路的时候就站到高处去。宁浩决定,去北京。1997年,20岁的宁浩揣着父亲给的2000元钱来到北京。“能活下去是你的能耐,活不下去就回来。”父亲叮嘱道。
赖在北京,总得有个说法。宁浩决定去上学。工艺美院成人高考班,全年学费3500元,可宁浩的全部家当只有2000多元。他说服了一位“听口音像老乡”的老师,答应他先交半年的学费。
“游戏”的下一关,是要在北京活下去。为了省钱,宁浩买了一大袋烧饼和一瓶酱豆腐,这是他能想到最省钱的吃法。为了养活自己,宁浩开始向同样租住在地下室里的室友学习摄影。不到1个月,所谓“出师”的宁浩就跑到宿舍楼下的告示栏去贴小广告,“人像写真,一百元一卷”。一卷写真拍下来,宁浩能挣50元。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竟然能挣到一千多元,比以前工作时的工资还要高。
温饱问题解决了,理想再次浮出水面。宁浩反复思考过自己能做什么,他总希望干出点“不一样的事”。当作家?当歌手?思来想去,宁浩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可什么都只会一半。“做什么需要什么都会呢,我就想到做导演了。”宁浩开玩笑说。
2001年,宁浩从北师大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毕业。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颇受好评。2003年,宁浩的履历更新为“电影学院毕业”。他的电影作品《香火》、《绿草地》、《无人区》等相继问世。2006年,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选中了宁浩,投资拍摄了让他声名鹊起的《疯狂的石头》。宁浩火了。
这位全中国第四个冲破亿元票房的导演目前的梦想是“学会拍电影”。“一件事做得越多越心存敬畏,越了解越觉得当年自己无知。拍电影值得我用一生时间去揣测和研究。”
宁浩·微寄语
人生漫长,莫忘初衷。不要在被动地进入社会之后随波逐流,不要在金钱或者欲望中迷失自己。社会上左右人们视线的东西很多,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欲望那点事儿,还有太多丰富的东西构成我们的梦想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