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里没有条件读书上学的老农,也懂得做君子不做小人的道理,也会教导子孙行仁履义,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就是渗透在我们民族血液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文化学者高喜田撰写的《君子之道——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一书于去年8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在序言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这样,文化传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数千年前形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今天仍在发挥作用。”
近日,高喜田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畅谈他何以大力张扬君子之道。
我们现在坐拥巨大的精神宝藏,却还像穷人一样
中国青年报:《论语》中有那么多经典论述,您为什么选择“君子”作为研究对象?
高喜田:君子和君子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传统文化精髓。辜鸿铭先生曾说:“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不光是儒家,几乎所有先秦思想家的著作都有关于君子的论述,而且都有共识,即希望人人成君子。君子人格就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或者完美人格的理想模型。
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君子”在先秦时更多是指“有位者”,即当官的、贵族,是“掌握统治权力的人”或“地位高的人”。后来这个概念逐渐和身份、地位没什么关系,指“有德者”,即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这个渐变浸润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学,也是我们的文化昌明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在内心深处喜欢以人格的力量论成败。
中国青年报:您研究“君子之道”有什么发现?
高喜田:古代杰出思想家都有什么样的基因被我们遗传了下来?那么多古代思想家的论著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我认为就是一句话:你我都要做君子。只要你是中国人,你的日常行为、思维言语就要按“君子”的标准来做。
通过对《论语》中论及“君子”部分的梳理,我归纳出“君子之道”的九大内涵:仁——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义——君子人格的价值标尺;礼——君子人格的行为规范;知——君子人格的科学态度;信——君子人格的操守宗旨;道——君子人格的目标追求;宽——君子人格的胸怀境界;文——君子人格的修养风范;不器——君子人格的独立精神。
中国青年报:提倡君子人格有什么现实意义?
高喜田:培养和塑造君子人格,会使社会更加稳定、文明和进步。对个人来说,可以解决心灵上的空虚感、焦虑感和纠结感,消解很多消极情绪,比如烦闷、苦恼、“无名之火”。当下社会很多人都处于躁动和焦虑的状态。礼让、谦逊、文明这一类的词,在很多人观念中不复存在了。如果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好的东西,打磨成现代人能接受的观念,也许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中国青年报:看到不少专家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普通人有什么反馈?
高喜田: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卖得还不错,刚刚已经再版。一个家庭妇女看了后告诉我,她能看懂,而且觉得挺有意思。她说现在也感觉很苦恼,觉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处,冷漠,没有信任感。不光要防陌生人,连熟人也要防,人心老是提溜着,时间长了会受不了。
说实在的,一些普通人会从书店买这本书已经让我很感动。你看现在书店里摆在显眼位置的都是“厚黑学”、“狼图腾”之类的书。中华民族一直倡导“善”的文化,为什么要做“狼”呢?
在当下,经济发展可以非常迅速,但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扎扎实实一步步来。我们现在是坐拥巨大的精神宝藏,却还像穷人一样。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弄丢了。这些都是几千年历久弥新的、全民族都认可的东西,如果你弃之如敝屣,非要另起炉灶弄点儿“新概念”,能长久吗?
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君子之道”
中国青年报:这本书里引用的《论语》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中,您最推崇的有哪些?
高喜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君子不器”。这句话是指,君子不同于器,不被物质所异化。人是有思想、有灵性、有尊严、有主体性的。如果你为了让自己最终能“成器”,就甘愿听人差遣,受人摆布,关键时刻不说自己想说的,只说人家要你说的,完全丧失作为人的独立判断和自由精神,那么你就是被“器”所异化了,那是做人的悲剧。
孔子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是做君子式的儒者,还是做小人式的儒者。)” 现在的知识分子,几个能有过去知识分子的气节和人格?如今有些专家老挨骂,就是因为做了“小人儒”,被利益集团左右。
中国青年报:在您心目中,君子的典范有哪些人?
高喜田: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欧阳修……都是顶尖的君子。文天祥、杨继盛等人,面对民族大义和奸佞之人,顽强不屈,铮铮铁骨。苏东坡,面临多次磨难和折磨,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在刚从流放地海南岛回来时写下诗句,“天容海色本澄清。”就是说,你怎么收拾我都没关系,我的心就像天容海色一样,清澈无瑕。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境界?中国古代的大儒,个个都是君子。还有近代的谭嗣同,在就义前写下“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什么样的气魄和人格?
1914年11月10日,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演讲,题目就是“君子之道”。他向清华学子提出勉励:“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
看到90多年前梁启超的演讲,我感到既兴奋又悲凉——以梁先生为代表的历代先贤孜孜以求的君子之道,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却离我们渐行渐远。在过去,君子之道像灯一样在头顶上闪闪发光,照亮着国人,可现在这个灯越来越微弱。
要让大家都做君子,就必须创造成全君子的环境
中国青年报:本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的民调发现,近三成受访者不希望孩子成为君子,因为君子会吃亏。您怎么看“君子吃亏”?
高喜田:这是社会现实,而且这个问题很严重。现在很多年轻人脑子里都是就业、买房,怎么会想到做君子?他们会问:做君子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工作、买房吗?
事实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都推崇“君子好财,取之有道”,抵触“为富不仁”。先贤甚至认为富裕本身就是一种善。论语中说“周有大赉,善人是富”。但在当下社会,君子道德高尚可能反而受穷。一些小人搞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却能拥有很多东西。我们社会亟待建立一种成全君子的机制,让君子更容易在我们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曲的人之上,则人民信服;反之,则不服。)”要让社会真正和谐,我们要做到“举直错诸枉”。
中国青年报: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说服大家做君子?
高喜田:当下社会太需要君子了,但要让大家都做君子,就必须创造成全君子的环境。
第一,社会机制要鼓励君子,建立一个人们都向往君子、推崇君子的社会环境。任何社会组织,都应让最优秀的人成为领导。
第二,集中教育资源,培养君子人格。改造现在的一味职业化的学校教育,向君子教育的方向调整。甚至可以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受君子教育。孔融4岁能让梨,不就是现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吗?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在任何环境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你去看看钱学森、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还有詹天佑、侯德榜这些人。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君子人格的本质。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放弃责任,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国家需要时,他们能挺身而出,不计任何代价。他们有担当意识,为国家、民族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精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社会的栋梁。
做君子不容易,但不能因为社会有问题就不做君子。对于普通人来说,社会层面的问题解决不了,家庭层面的问题总能解决吧。孔子说对父母要“养”、“敬”、“无违”,你能不能做到?当有好吃的东西,孩子应让父母先吃;有艰苦的活儿,孩子应自己去做,能不能做到?
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父母,敬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对于普通人来说,君子最基本的要求是“孝”。通过“孝”来体会“仁义礼智信”。如果我们有孝敬父母的心态,就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扩展到爱别人、爱社会,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君子人格的人。
中国青年报:具体来说,在当下社会什么样的人可谓君子?
高喜田:第一,你要有爱心,会“爱人”;第二,该你担当时,不能退缩。比如,在面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家庭的责任时,你要挺身而出;第三,做人要有原则。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第四,愿意学习,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第五,做事要有规矩,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