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新探

银川:给农民工子女特别的关爱

本报记者 马富春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19日   08 版)

    这个周末,农民工汪大林平生第一次走进了美术馆。

    “听说不收钱了,就过来看看。”在银川市一家建材市场做工,从上初中的孩子那里听说银川的美术馆免费开放了,家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的汪大林趁周末和孩子一块过来参观。

    自2012年1月起,银川市所有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往常我们闲了就打打牌。”汪大林在建材市场做工近10年,每天除了装卸、整理配件、给客户送货上门,闲时间很少,只是周末和工友们打牌消遣时光。

    “去过一次电影院,感觉很好,就是钱太贵了。”汪大林业曾在年轻工友的怂恿下去影院看了一场《风声》,花去58元,自那以后,他再也没去过电影院。“那都是富人们去的地方。”汪大林说。

    现在,“富人们去的地方”也向汪大林开放了,随着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像汪大林这样,在银川市的各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进去观赏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而这,还得从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建起的“青年爱心教室”说起。

    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办公室一端的小教室里,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面对讲台上年轻的老师,优美的歌声不断从教室飘出来。这温暖的小教室正是分布在银川市金凤区10多个社区里的“青年爱心教室”之一,来这里学习的孩子大多是社区里的农民工子弟,而老师则是附近学校的青年教师。

    在金凤区开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民工面对面活动中,李晓明等委员了解到,农民工大都没有钱、没有闲、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在农民工家庭,“离文化最近的就属家里上学的孩子”。

    “把孩子们培养成农民工精神文化的播种员。”考虑到当地农民工的这种实际情况,和农民工多次面对面交流过的代表委员觉得,孩子的接受能力最强,在家里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沟通最有效,可以让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们发挥作用,通过他们,给常年辛劳的爸爸妈妈带去最有效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慰藉。

    李晓明等人在调研时发现,农民工每天到天黑时才能回家,而孩子们下午四五点钟就放学了,这其中从校门到家门有一段时间孩子们无人照料。

    “学校放学,回家没人,可以让孩子们在这一段时间里学唱歌、画画。”为此,代表委员想到了在社区建立爱心教室,招募社区的青年教师做志愿者,给放学后的农民工子弟教授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课。

    “需要有教室,有基本的设备。”经过系统的调研和讨论,金凤区政协委员李晓梅、陈淑芳、张惠平、李树哲等6人就此联名向金凤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提出提案,提案随即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

    2011年3月,由政府投资建设的金凤区首批10个“青年爱心教室”正式挂牌, “青年爱心教室”由辖区学校在职教师,社区爱心人士,社区退休老教师担任“志愿大使”,免费负责孩子的作业辅导,特长培养和心里咨询。

    从此,每当放学,当别人的孩子被家长领着回家的时候,金凤区各社区的农民工子弟也有了去处,他们走进社区里温暖的“青年爱心教室”。在这里,年轻的志愿者老师们早已等候着他们,很快,悠扬的歌声,美妙的图画从一个个爱心教室里缓缓流出。

    也从那时候开始,每当汪大林回到家,孩子总会兴高采烈地送上自己在“青年爱心教室”里的美术习作,或给汪大林献歌一首,展示自己新学的歌曲。现如今,汪大林已经知道了梵高、齐白石,了解到还有一种唱法叫“美声”,在孩子的影响下,汪大林做工时嘴里也有小曲哼着。

    “‘青年爱心教室’的老师要我们去参观。”汪大林的孩子11岁,刚上初一,自从社区新建了“青年爱心教室”,他每天放学都去爱心教室学音乐、美术,学完才回家。这周周末,爱心教室里的老师说美术馆免费开放了,在孩子的要求下,平时总是被杂务缠身的汪大林第一次走进了美术馆。

    “今年金凤区计划完成‘青年爱心教室’在所辖38个社区全覆盖。”银川市金凤区团委书记张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青年爱心教室”受到社区里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普遍欢迎,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放学后在“青年爱心教室”学习文化艺术课,一方面使农民工不再担心孩子放学后的去向,同时,孩子的所学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个原先是文化盲区的农民工家庭。

    “青年爱心教室”像一颗颗文化的种子,很快在金凤区的各个社区生根发芽。每当周末,来自社区里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学习发音、识谱、素描,他们有的还组建起了小乐队,给社区里的叔叔阿姨献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社区里的农民工也会聚在这里,妇女们有的在织毛衣,有的扭起了秧歌,男人们则下下棋、听广播、看电视,或聚在一起谈论各种奇闻轶事。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农民工家庭也走进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积极享受起了城市公共文化资源。

    “自从有了‘青年爱心教室’,社区里的活动多了,人气也旺了,大伙的关系更融洽了。”汪大林说。

分享到: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务之急
上海团组织:“听”“说”“办”样样不含糊
社区文化如何对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口味
银川:给农民工子女特别的关爱
从“一人点灶”到“众人拾柴”
河南:启动“共青团周末剧场”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