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一直在发布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但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却没有发布。由于基尼系数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它备受关注。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7日解释说,由于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导致依据目前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偏低,所以这项数据没有发布。(《京华时报》1月18日)
据此番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处于联合国规定的“收入相对合理”(0.3~0.4)区间,如果不看前提条件,实在可喜可贺。可事实上,这只能表明农村居民的基本现状,而历来为公众高度关注的城乡差距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体现。这个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各阶层间的收入对比情况,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事实依据。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解释是,“由于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看来,农民收入数据的获取相对容易,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强烈的反差呢?
农民收入数据之所以容易获取,是因为过程很“阳光”。无论是那些“做一天才有一天”的数亿外出务工者,还是在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通过相关途径获取其收入信息,或者按市场价格测算其收入状况,都不太困难。
相比之下,高收入阶层中虽包含社会精英阶层,包括公职人员,虽然许多政策规定出自这些阶层,虽然他们最应该承担道义责任,但要想弄清楚他们的实际收入状况,却很困难。表面看,许多人的正常收入(如工资单)并不出色,实际上,他们可能获取了大量“灰色收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和他的研究团队就曾推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的“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元,主要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公共投资与腐败;土地收益的分配以及其他垄断利益的分配。
此外,庞大的公权群体享受的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等“体制红利”也相当惊人,尽管这些“待遇”大都并非以货币形式发放到个人手中,但会大大减轻个人开支,反过来也必定会加大公共开支。如果考虑到公共开支的特点,最终埋单者必定是广大纳税人,其中也必定包括那些很少享受“体制红利”的农民群体。从这两方面来看,要想准确统计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状况,仅靠统计部门显然力不从心。
基尼系数的残缺,不是说统计部门一点责任没有,因为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统计部门责无旁贷。但是,在统计部门立足科学与学术要求,努力改进统计办法的同时,社会监督机制必须同步发力,让那些隐性收入显性化,清理并杜绝那些不合理特别是违反政策规定的收入,唯此,才可以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创造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