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村里,郑茗芥知道了什么叫做“沉寂的乡村”:没有村民会做运动,也没有村民会搞活动,闲暇时打牌或聊天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郑茗芥体育专业出身,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沉寂的乡村”一度成为困扰她的大难题。
半年前,大学生村官郑茗芥在村里成立了武术班,很多人开始跟着她在村委会的空地上打养生太极。和郑茗芥一样,在北京郊县乡村,一群大学生村官没有做热火朝天的大事,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村民的生活有了“慢热”的变化。
刚到村里时,郑茗芥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树下打扑克,或是坐在大石头上闲聊。
“他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靠打牌或者闲聊打发时间。”她也曾试着“劝说”一些人参与一些活动,却碰了钉子。那年中秋节,郑茗芥兴致勃勃地想要弄一台 晚会,给村民们“饱饱眼福”。她听说一位村民唢呐吹得好,便想找他出个节目。当她在牌桌上找到这位村民时,那位村民却连连摆手,一句话便把她打发了:“别 人都不弄,我一个人也弄不了,算了吧。”
怎样把村民从牌桌上拉下来?郑茗芥动起了脑筋。她从小练习武术,大学学的体育专业,到延庆县当村官以后,还曾在县城带起了一个太极班。她开始酝酿在村里办一个武术班。
第一次试探性询问,没有多少人响应,只有四五个人表示支持。第二次,她招呼着村民到一起,准备给他们讲一堂养生讲座,并“许以奖品”,一些村民开始围过 来,有一搭无一搭地听起了讲座。最后,她又把她在县城武术班带的学生请来,现场打起了太极,有村民开始动心了。慢慢地,陆续有不少人找她报名。
一位老大爷跟着郑茗芥学了几套太极,觉得课堂教学仍然“不过瘾”,让儿子专门找到她要光盘。还有一位上班的年轻人本来是在县城里跟着别的班练习,听说村里的武术班办得不错,竟然直接“转移阵地”,每天按时回村跟着郑茗芥练习。
延庆镇八里庄村大学生村官张辛来福是个地道的“城市娃儿”,村民的很多生活习惯都让他“不习惯”:天一黑,就关灯睡觉;农闲时,大人没事就打牌打麻将;放学了,小孩们不是看电视就是在街上乱跑。
有村民跟张辛来福说:“吃饱了饭没事做,不打牌干啥?也不能在家光待着。”
“办一个二胡班,没事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自娱自乐一下。”从8岁就练习二胡的张辛来福张罗开了,用自己的钱买了二胡、教材,向村民放出“免费教学”的信号。
2011年11月1日,八里庄村二胡培训班成立。看着挤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等着学二胡的“学生们”,张辛来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以前,一到晚上,村委会大楼的灯总是早早就黑了,周围一片寂静。二胡班开办后,大楼里那间“教室”的灯就很少在晚上十点之前黑过,“教室”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每到下午放学,孩子们便直奔村委会大楼。张辛来福手把手地、一个一个地,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教他子们拉二胡。“经常到了饭点,都顾不上吃饭” 。孩子们学完了,张辛来福再教大人。
“一个月下来,有的孩子就已经会拉少先队队歌了。”县妇联举行联欢活动,张辛来福带着孩子们表演了一个节目,得了第一名。
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北务村大学生村官耿菲喜欢把自己叫做“快乐的播音员”。她把村里的广播喇叭稍作改良,办起了为村民播放各种节目的广播站:放音乐,播养生知识,请嘉宾来做人物访谈。
慢慢地,村民开始离不开耿菲的“大喇叭”了。赶上耿菲忙起来没时间做广播,不少村民就跑过来问:“小耿,今天大喇叭怎么没响啊?”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让以往“沉寂的村庄”不再静悄悄,给那里的村民送去了新鲜、文明、时尚的生活气息。而通过这些发挥自身特长的活动,大学生村官也找到了与村民打成一片的好机会,做好“小事”一样有“成就感”。
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大学生村官马辉,就是在组织村民开展村歌大赛时,成功地晋级为“咱们的小马”的。
村歌大赛前,村民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会使用练歌设备。马辉便找村支书商量,把村部的设备向村民开放,还每天陪着村民在村部练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村民的歌唱得越来越好,村里的气氛越来越热闹,马辉也跟村民们越来越熟悉了。再组织什么活动,小马都能找到村民“捧场”了。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大学生村官王科程,也是在歌声中和村民熟络起来。
镇里举行唱红歌比赛,王科程组织村民参赛。正值六月酷暑,王科程经常把村民组织到一起练歌,负责指挥和指导的他经常忙得满头大汗。就这样,好多合唱团的老乡都和王科程成了好哥们儿。
王科程带着村民获得了三等奖!村民和村领导每每见到他都是好一顿夸。
“大学生村官刚任职时对村民不熟悉,通过组织这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跟村民接触,更容易跟他们打成一片。”马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