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空间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纵横驰骋、冲锋陷阵的不再是普通士兵,而是高智商、专家型的网络战士,把电脑比作他们的枪,键盘和鼠标就是扳机,比特是子弹,他们拼的不再是体能,而是技能和智能。
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要大。”如此,一名网络战士可能抵得上一万个普通士兵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空间斗争异常复杂敏感,网络战士始终蒙着神秘的面纱,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不能把网络战士与普通黑客画等号
谈及网络战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民间黑客。然而,网络战士不能与普通黑客画等号,与他们相比,网络战士的标准要苛刻多了。
网络战士需要有极高的智商。他们往往是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家,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网络通信技术、密码学等知识和技能,通常都有极高的数学天赋。
2002年,美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网络战部队,其人员组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一些媒体戏称其为“140部队”。
单纯高智商还不够,网络战士还要有过人的情商。为提高网络攻击成功率,网络战士要掌握心理学、人际关系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善于利用人类的本能反应、好奇心、盲目信任、贪婪等弱点设置陷阱,诱导和操控敌方意志为己服务。
20世纪70年代最著名的黑客凯文·米特尼克称,只要利用社会工程学原理和技巧,再结合大量的技术诀窍,他几乎能入侵任何一个系统。
网络战士还要有强烈的爱国热忱。普通黑客的攻击动机多种多样,有的黑客破解软件、入侵系统、窃取信息,是因为崇尚网络自由和共享的“黑客文化”,有的黑客以此炫耀技术,有的则是利欲熏心,通过不法行径谋取私利。
而网络战士则是为国家利益而战,因此必须具备坚定信念,不能存有私心杂念,要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贡献自己的智慧。
对于网络战士而言,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观念。网络战行动往往是国家战略层级的战争行为,参战人员必须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保守秘密。如果违反纪律自作主张,就会造成不良后果,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战略性、全局性影响。
良好的团队意识同样适用于网络战士。据技术专家分析,攻击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震网”病毒,需要一个20~30人的软件开发小组工作2~3个月时间,花费数百万美元才能开发出来,这样的工作量和开发成本绝非民间普通黑客或黑客组织所能承受得起,因而只可能是受政府资助或军方组织人员专门开发出来的。
不拘一格的选拔培养途径
美军一些军事理论家认为,“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为化学家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为物理学家的战争,那么21世纪的战争无疑是计算机专家的战争。”
由此可见,网络战士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这也使得各国军队高度重视网络战士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从民间黑客中招募。在网民中间,往往深藏着一些“歪才、奇才、怪才”式的电脑高手,他们正是军队的重点招募对象。
1998年2月,以色列黑客埃胡德·特南鲍姆成功侵入美国国防部以及海空军的内部网络系统,引起了美国军方极大恐慌。
美国后来试图将其引渡到国内加以审判,但这名年轻的跨国“黑客邦”领袖,被以色列军队如获至宝地征召入伍,成为世界上第一名从民间公开应征入伍的黑客。
台湾大同工学院毕业生陈盈豪编写的CIH病毒,曾给全球约6000万台计算机造成极大的破坏,他同样也被征召进入台军网络战部队——“老虎部队”。
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每年举行的黑客大会上,都有美国军方人员在“招贤纳士”,开出优厚的待遇吸引黑客入伍。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莫尼曾对黑客们说,“如果你们考虑余生要干些什么,请务必不要忘记国防部。”
俄军网络战部队以各种形式征召黑客和地方网络专家入伍,或对其进行资助,建立合作或雇佣关系。俄联邦安全局等部门以“免除牢狱之灾”为条件,劝诱一些因网络犯罪被捕的黑客为其效力。
二是通过院校教育培养。美军非常重视网络战士的培养,规定网络战士要像坦克和飞机驾驶员那样接受严格的训练,并经严格考核后才能上岗。美军专门指定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以及负责计划和资源的国防部副部长共同领导全军网络战人才培养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军开始把信息战列为军事教育与训练的重点,美国国防大学就设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并从各军兵种选拔人员,培养他们学习如何通过网络破坏敌方的通信系统及各种资源。1995年,第一批16名网络战士正式从该校毕业进入现役部队。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西点军校、空军学院等著名军校,也相继开设了“密码学”、“计算机安全与信息战”、“网络安全”等网络战课程,为本军种培养专门的网络战人才。
俄罗斯、印度、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也非常重视通过院校培养网络战士。例如,印军军事情报培训学院从2000年开始,增加了黑客技术培训课程,重点进行网上攻防及获取网络情报和反网络刺探训练。
三是从技术专家中选拔。美军会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广告,公开招募选拔地方技术人员参加网络战部队,他们的目光还瞄准了众多去微软、谷歌等硅谷IT公司求职的年轻技术专家。
为了使相关高技术人才能长期为政府服务,美国国防部还重点建设吸引人才的动态系统,并借助2010年总统倡议实施的“改善联邦征召和雇用流程”,探索能简化雇用网络人才相关程序的方法。国防部还允许网络人才在公共机构与私人企业间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从而保留和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网络战尖端人才。
此外,美国国防部还建立了“优秀网络人才”基地,发展各军种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的网络战能力,并在国防部、联邦、州和私营机构之间开展网络战训练,以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战后备人才队伍。
“学、研、训、战”一体的紧张生活
网络战士要从黑客精英、技术专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也要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例如,从外军经验看,他们入伍时要学习军队条令条例,去除不良嗜好,习惯过封闭或半封闭式的集体生活。
为保持强健体魄,他们也要参加体能训练,但无须像步兵一样整天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他们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宽敞、洁净、舒适的机房中度过。
由于网络战士在军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们绝对不能随意在网上暴露身份,在生活中甚至跟家人都要保密。
与其他技术性军兵种战士不同,网络战士的“学、研、训、战”常常是一体的。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飞速,软件、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非常频繁,网络战士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如果不能紧跟信息技术前沿,就会在以技术攻防为核心的网络对抗中败下阵来。
平日里,他们还需努力钻研网络战技术和战术,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侦察、研究和分析敌国网络结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通信链路、密码体制、安全措施等情报,从中“钻空子”找漏洞,发现的漏洞越多,在未来作战行动中的攻击路径和手段就越多。
网络战士既是病毒、逻辑炸弹等网络战武器的使用者,也是直接开发者,研制和准备的新机理、新概念网络战武器越多,在未来网络战争中胜算就越大。
网络战也有实兵演习,网络战士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实战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作战技能。
网络战部队各分队内部之间要开展互为红蓝双方的实战性互攻互防演练,在反复的模拟对抗、互相切磋中提高技战术水平。他们要在网络虚拟靶场模拟敌国网络进行针对性的攻击演练,寻找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同时评估和试验新战术、新武器和新战法的作战效能。同时,还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网络战演习,在演习中查找己方网络系统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检验和提高本国网络战防御能力。
其实,网络战的平战界线十分模糊。即使在和平时期,网络空间也不太平,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国家间围绕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展开网络舆论战、心理战。因此,网络战士要随时参加低烈度的网络战。
比如,网络空间间谍情报活动十分猖獗,国家间围绕窃密与反窃密、侦察与反侦察,展开网络情报战。另外,恐怖分子借助网络手段从事恐怖活动已成气候,国家有关部门也会与恐怖分子之间围绕破坏与反破坏、骚乱与反骚乱,展开网络反恐战。
这种常态化、低烈度的网络战随时可能发生,网络战士有大量机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可谓“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在面对敌对势力发起网络舆论战、心理战时,网络战士要保证本国主要网站,特别是政府和主流媒体网站的正常运转,要借助舆情监控软件,及时发现和屏蔽有害网络信息,防止不良信息泛滥和网络谣言四起。
这群特殊战士的工作紧张而神秘,某一天,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名衣着整洁、文雅但不文弱,看似IT公司高级白领的年轻人匆匆而过,他或许就是一名脱下军装正下班回家的网络战士。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