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早7点半,沈阳铁路局长春工务段长春线路车间长二保养工区与往常一样开例会,强调安全事宜,布置一天的工作。长二保养工区有3个班组,共34名养路工人,近一半是80后、90后,负责京哈线998公里到1004公里之间上下行12公里的铁路维护。
28岁的曹明元做养路工作已6年有余,灰白色的帽衫,外穿黑色羽绒服,带一副黑框眼镜,透着一股学生气。但他说自己有力气,家里买50斤的米面从不用商店送货,都是自己扛回家。
上午9点,曹明元和其他9位工友接到安排更换辙叉(使火车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设备——记者注)的任务,“必须在规定的15分钟内完活儿,不然会影响火车正常运行”。话音未落,曹明元便和工友赶往现场。
工人们活儿干得麻利,10分钟就完成了搬移重1.5吨的辙叉和6套工序的操作。这样的限时维修,工人们称其为“临时封锁”,即在15分钟至25分钟内没有列车经过。此外,工人们还常接到“天窗内集中维修”的任务。所谓“天窗”,就是要维修的区域至少90分钟内没有火车经过。
干“天窗”活对养路工人来说是个“大工程”。半个月前,曹明元和10余位工友被派到长吉线更换400米的钢轨,从晚10点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100多人摸黑卸螺栓、搬移钢轨,夜间零下20多度,加厚的棉衣被打透,“一点儿不能歇,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忙完回到家,没顾上吃饭,曹明元便一头栽到床上,睡了一天。
春运期间,长春火车站增开了38对临时列车,没有了“天窗”。如此,巡线任务就加重了。自1月8日春运开始以来,长二保养工区的工人们从没休息过。为保证列车平稳、安全地行驶,工人们每天要扛着七八斤重的工具,脚踩石渣,沿着铁路两侧巡线:查看钢轨是否有损伤、螺栓是否松动。维修期间,若有火车经过,离维修队伍10米外的安全员会吹哨,工人们要在铁轨一侧列队,面向火车头。“冬天冷,加上火车一两百公里的时速,一开过,风就像刀子一样,刺得脸生疼。”曹明元摸了一下脸,开起玩笑,“以前皮肤更白,现在粗糙了,眼角也有了皱纹。”
巡线不仅要检查铁轨,还得捡垃圾,清理铁轨上残留的排泄物。曹明元的工友、26岁的孟楷骞说,夏天旅客常隔窗往外扔垃圾,走一趟至少能捡满10个编织袋。工友间流行一句顺口溜:远瞅捡破烂的,近看工务段的。
曹明元调侃起自己的几次相亲经历:“姑娘一听我在铁路工作,很感兴趣,再一听是工务段的,就不吱声了”。
养路工人最怕的活儿就是清筛。在东北,等到天气转暖,土层开化,养路工人就开始清筛工作——水泥枕下面的石渣,长期被雨水浸泡、火车穿行挤压后,会板结在一起,一下雨会有水泥状的液体从枕木下流出。工人们需要用电镐把板结在一起的石块捣碎,枕木下1米深的石渣要完全掏空,掏出来筛去尘土后再填回。“清理一回至少要3个小时,一直弓着腰,回家腰上一定得贴膏药,再喝上两瓶啤酒解乏。”曹明元说。
工人们有时干活儿累了,就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半小时,再洗脸洗手、换下黄马甲回家。平日里大家多数是“宅男”,“不干活儿的时候,啥也不想,就想在家休息。有时下班后大伙会AA制去饭馆吃一顿,下一盘菜还没上来,上一盘菜就已经吃光了。”曹明元一说,工友们乐了。
51岁的陈凤利是长二保养工区的工长,养路工作一干就是32年,在长二保养工区当工长6年多来,每年大年三十或初一都要值班。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陈凤利很知足。
春节将至,长春站给养路工人提前发工资,孟楷骞负责给大家发工资条。工人们听说发工资了,换完辙叉,大步走进办公室:“小孟,快给我工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