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熟悉困难群体分布的网友、志愿者组织,想做公益却缺乏资金;一边是爱心企业捐款后却未指定受助对象,公益机构需要找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把钱用在刀刃上。两者如何对接?
几个月来,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开展“温暖冬天”活动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自组织、志愿者组织开展“微公益招募大行动”,相继资助大河驴友、建业球迷、郑州阳光义工等近20家该省著名网络论坛和公益自组织分别策划实施爱心活动。
1月8日上午10点多,“郑州驴友”团队的40名成员来到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中心学校,为176名孩子带来了价值两万元的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本来寒冷的教室,顿时变得温暖起来。
“郑州驴友”团队的此次爱心之旅,之所以能成行,正得益于河南省希望办开展的微公益招募行动。
“郑州驴友”团队送暖行动召集人林盈回忆说,有一次去辉县市登山,发现了沙窑乡这所在大山中的唯一寄宿制学校,“看到许多孩子握着笔的手都冻伤了,让人心疼”。
回来后,林盈和同行的驴友一直挂念着那些孩子,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可苦于资金有限,未能成行。“后来听朋友说河南省希望办针对民间自组织,开展了微公益招募行动,并且可以提供价值两万元的保暖物品。我们正求之不得,就赶忙申请参加了。”林盈说。
微公益招募行动于2011年12月23日启动。当时河南省希望办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了微公益招募消息,鼓励网络自组织、志愿者组织要围绕“温暖冬天·希望工程爱心大动员”策划一项公益爱心活动,每个公益活动经费为两万元,同时要求全程透明。
河南省希望办副主任尹永钦表示,“温暖冬天”活动启动后,许多爱心企业捐款,却没有指定资助对象,而一些像驴友团队这样的民间自组织,成员分布在各行各业,更了解哪里的孩子需要帮助,他们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所以他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让爱心更好地传递下去。
据了解,其他公益机构也多次遇到有钱找不到合适救助对象的问题,这些机构受人员、经费的限制,无法展开调查和寻访合适的资助对象,只能借助外力。
微公益招募的消息发布后,许多驴友团队、志愿者组织等民间自组织争相报名参加,并迅速将爱心行动落实到位。
自组织的热情,让微公益招募的名额由少变多。尹永钦表示,起初预想是在网上招募10至20个具有网络知名度、热心公益活动的网络自组织团体,但截至1月19日16时,已有近20家省内著名网络论坛和公益自组织分别策划实施爱心活动。“网友反映很好,所以我们决定,只要项目好,名额不限,提供的金额也不再局限在两万元,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申请。”
记者发现,民间自组织送温暖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在网上“晒”账本,接受网友的公开监督。
每个账单甚至连几毛钱的花销都记录在“案”,并附有发票。
事实上,在微公益招募时,河南省希望办就对有意愿参与活动的自组织明确要求:活动方案网络公开,费用预算网络发布,资金使用明细网络公开,实施过程网络化传播,活动效果网络评判。
“之所以让参与活动的自组织在网络上公开资金使用明细,就是想让广大网友能了解到善款的走向,在社会上打造一种‘透明公益’的理念,并通过活动的进行,让更多的自组织参与,让‘透明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公益事业的主流。”河南省希望办主任王晓旭说,“就目前进展情况和社会反响来说,效果很不错。”
王晓旭表示,河南省希望办还积极尝试推行“平台制”,鼓励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自己购买物资捐助给孩子。“我们的网站上提供了900多家贫困学校的名单,如果你想资助他们,只要跟我们联系就行。”
目前,已有2000余名爱心人士参与送温暖活动,成为今年“温暖冬天”活动中一道新颖靓丽的风景,让这个冬天更加温暖。
本报郑州1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