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提高公众艺术修养非一日之功

免门票的“美术馆时代”考验谁

本报记者 文静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02日   11 版)

    美术馆免费开放以后,在观众表现出热情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观众漠视馆内规定进行拍照、随意触摸展品,一些儿童甚至把雕塑当马骑。不过,相关人士指出,因为各种原因,艺术教育在我国长期缺失,很多观众不懂得如何欣赏艺术品,也不了解看展览的基本规矩,但美术馆不能因此而把观众拒之门外,而是应该监督提醒、耐心引导,逐步改变这种情况。CFP供图

    继2008年国内博物馆迎来免费开放的大潮之后,美术馆免费的大门也在2011年被开启。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的意见和部署,到2012年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有人说,中国的“美术馆时代已经到来”。

    在美术馆免费开放的一年中,观众参观美术馆的情况如何?普通民众是否有更多机会接近美术馆的藏品、国宝级文物?美术馆是否在免费时代主动营销,而不再是被动展览的冷衙门?

    任何观众都不应被拒绝

    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免费开放7天,这是全面免费开放前的一次试水,结果迎来了观众数量的“井喷”。在这场“预演”中,中国美术馆每天网上发放参观票1000张,现场再发放4000张,但还是没能满足需求。没领到票的人在门口越聚越多,现场不得不动用武警维持秩序。有观众埋怨说:“好作品需要安静地欣赏,但馆内人多,又热,气味也不佳。”

    事实上,美术馆免费开放在业内已争吵了很多年。反对方主要认为,门票体现的是美术馆的尊严,用于保障馆内清雅的欣赏环境。

    2011年年初,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网上出了名,因为杭州图书馆免费开放,放进了乞丐和拾荒者,有读者投诉到了馆长办公室,馆长褚树青回复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他的言行在微博上被转载,迅速引发大量网友跟帖,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不过,一些美术馆在向公众免费开放后,却出现了不少尴尬景象:厕所里的卫生纸被整卷拿走,洗手液被整罐挤走;附近居民早晨买完菜提着菜篮进来,在大堂里择菜,还有的甚至在洗手间里洗菜,而后离开美术馆,留下一片狼藉……

    北京画院美术馆坐落在居民区里,馆内有空调和免费的饮用水,免费开放后,一些人把美术馆当成纳凉休闲的地方。“夏天,有的人穿着短裤背心,摇着扇子就进来了,为的是享受美术馆里的空调。还有的人来美术馆,只为了上卫生间。”

    中国美术馆经常举办展览的开幕式。一些开幕式,为观众准备了蛋糕、水果、饮料等茶点,还为一些受邀观众准备了作品画册。但令人尴尬的是,有些参观者专门等茶点摆好后,就开始不停地吃喝,还有一些人,向主办方要画册,为的是“卖废品”。

    在很多美术馆内,一些参观者无视工作人员设置的“安全线”,近距离观赏甚至触摸画作。为了保护展品和艺术家的权益,许多画展是不允许拍照的,但还是有观众在工作人员再三提醒后悄悄“偷拍”。

    “由于各种原因,艺术教育在我国长期缺失,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欣赏艺术品,也不了解看展览的基本规矩。但我们不能把经济不富裕却热爱美术的人挡在门外,剥夺他们欣赏优秀作品、接受艺术熏陶的权利。”一位美术馆负责人相信,观众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在馆员不厌其烦的监督提醒和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一定会有所改变。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认为,国有美术馆是全民的公共资源,是用纳税人的钱建成的美术馆,应当平等地被纳税人享用,这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更代表了向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迈进。

    让公众近距离接触艺术

    美术馆免费开放只是前奏,如何让观众在美术馆里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系统了解某一时期的美术作品,真正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欧美等地,很多美术馆对视觉文化创造的经典有着很好的梳理,固定陈列的背后体现的就是这种梳理与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美术标准的权威显示。

    我国的美术馆则缺少体现美术馆自身研究能力和收藏水平的固定陈列。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曾不无忧虑地说:“想了解20世纪的中国美术或当代美术,应该到哪里去呢?如果各美术馆都缺少这方面的固定陈列,看到的只是一些碎片,观众就会感到十分茫然。”

    有专家分析,缺少固定陈列主要在于经费不足和利益驱动。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有钱就能办画展”。因为艺术家的新创作急需展示的空间,在市场的牵引之下,许多美术馆成为为艺术家们办展提供“一套龙服务”的展销机器。在很多国家,这些展示多由画廊承担,画廊具有发掘新人推出新作的功能。

    此外,美术馆多年来收藏的艺术品资源,如何能更“公平”地向公众敞开大门,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

    在欧洲许多顶级美术馆里,梵高、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都不设镜框原作展出,让观众们领略真迹的风采。在大英博物馆,任何一个观众都可以提前预约去看11世纪的藏品,在工作人员的监督指导下用手去摸。

    “对于很多美术作品的保存和修复,我国的技术与经验还很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只藏不动’或‘只藏不展’的现象严重”,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说,在国内,别说一般观众,就连专业研究者,也似乎很难近距离接触、欣赏、研究美术馆收藏的重量级藏品。“国家有相关规定,对于特别珍贵的藏品如一级文物,多长时间能展出一次,是有严格要求的。”基于这些严格要求,一般公众私自申请,希望近距离接触美术馆里的珍贵藏品,确实有点难。

    我国一位博物馆的馆长曾问外国专家,普通民众申请近距离欣赏珍贵藏品,万一把它弄坏了怎么办?外国专家告诉他,坏了可以修,西方博物馆、美术馆对文物藏品、艺术品有这样一个理念:让观众尽量去了解和分享。英国博物馆管理委员会对博物馆有一条定义,第一句话就是“满足人们的需求”。

    “美术馆免费的根本性质是纳税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美术馆应尽的义务是让藏品能为纳税人服务,给纳税人提供便利。”李公明说。

    美术馆不能一味依靠财政拨款

    美术馆免费后,有人担心,缺少门票作为衡量指标,会不会出现吃大锅饭的心理,美术馆的展览好坏无所谓?

    “美术馆不能像个衙门,我只管办展览,看不看由你,而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李公明认为,在公民社会中,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部门,如果其服务不为观众所知或经常令公众不满意,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就很值得怀疑。在一些国家,即使没有门票收入,美术馆、博物馆还是绞尽脑汁策划展览、宣传推广,吸引观众。

    在我国,一些运作较好的美术馆也设立了公共教育部,或者是推广部,他们不断地跟大众沟通,推出展览,吸引更多公众来参与。这些展览,观众不仅可以参观,还能与艺术家互动、体验艺术创作的历程等。这样的话,即使不收门票,观众也会产生很多消费需求,比如,购买一些纪念品,参与一些活动等,这就给美术馆带来了效益。

    李公明还认为,如果美术馆一味依靠财政拨款,也是不合理的。政府投入的钱,只是美术馆所需经费的基本来源而不应该是全部的来源,美术馆应该主动发挥积极性,争取民间基金会、企业的赞助。

    今日美术馆原馆长张子康的观点是,美术馆要善于营销。与大多数政府“包养”的公立美术馆不同,今日美术馆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纯民间美术馆。

    张子康说,在港台地区,美术馆主动营销、吸引观众已经是常态。在香港,美术馆的展览广告铺入了地铁站;在台湾,民间企业成立基金会扶持艺术,一些展览拥有企业冠名赞助。

    “但是,美术馆的营销与一般企业营销有着很大的不同,美术馆要严格对展览内容和展品把关。”张子康说。

    2006年,今日美术馆把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的个展作为开馆展览。当时,张子康找到了来自万宝龙的第一笔品牌赞助,为今日美术馆从赞助商身上挖到了“第一桶金”。张子康说,那次合作为美术馆的生存打开了新的途径,双方之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此后,又有更多的世界级品牌如马爹利、奔驰、瑞信、摩根大通等成为其赞助合作伙伴。

    “不少国家都有完整的税务减免政策和相关的基金会、企业来支持美术馆的建立和发展,而一个完整科学的艺术事业生态链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张子康说,我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完善制度,其中包括基金会机制的完善,对非营利机构的认识与定位等。

分享到:
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大学核心人物“要教育家,不要官员”
免门票的“美术馆时代”考验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