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打工者大量回流成招聘会主角

重庆返乡就业人数超过外出打工者

本报记者 朱丽亚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09日   05 版)

    “我很早就想回来打工了,毕竟离家近些,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拿着重庆市江津区就业局散发的回渝就业宣传册和招工信息,46岁的王学荣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心:“只不过这上面很多厂矿都要求45岁以下,我年龄超了1岁。但是毕竟我们在广东的电子厂干了好多年,经验丰富,是不是可以稍微放宽点呢?”

    曾经,重庆作为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打工是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二选择,有关政府部门也把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近来,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却频频打出“亲情牌”挽留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打工也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重庆人的选择。

    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统计,2011年,重庆到外省务工人员从2010年的450万人降至398万人,在重庆就业的人数首次超过外出打工人数。

    返乡人员成了节后招聘会主角

    在广东务工多年的王学荣年前和丈夫一起返乡过年,她的家在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高浒村。乘火车到了重庆火车北站,再转公共汽车,走成渝高速公路,在双福口下道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回渝就业好,照顾老和小”。

    王学荣说,这句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在外打工辛苦倒还无所谓,关键是照顾不了家中老小。年龄越大,想回家的愿望也就越发迫切。她和丈夫一起在外打工多年,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她在电子厂干活儿,早些年担心的是家里年幼的女儿。现在女儿大了,但父母又上了年纪,万一有个什么病痛,根本照顾不了。“我早就想回来,哪怕工资低一点都想回来。”

    这块打动外出务工人员的广告牌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作的。这种广告牌一共有20多块,矗立在机场高速、成渝高速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干道上。

    类似的宣传标语在重庆市随处可见。在北部新区人和街道办事处的路口和街道两侧,红底白字的宣传标语分外醒目:“就业就在家门口,幸福就在你身边。”在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大门口,一条条横幅也向外出务工者发出了阵阵召唤:“家乡就业道路宽,工作家庭双兼顾。”“就近就地就业,少了父母牵挂,多了家庭亲情。”

    想回家的岂止是王学荣,就拿她生活的高浒村来说,全村总人口4965人,外出务工的有421人,2011年年底有342人返回家乡。据调查,其中有238人表示想要留在家乡务工。

    2月2日下午,在高浒村一个农家院坝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招工会正在举行。尽管天气寒冷,天空中还飘洒着绵绵细雨,仍然有30多名返乡人员赶来参加由江津区就业局召集的这次会议。而这已经是江津区就业局自年前以来为返乡人员举办的第32次“院坝招工会”了。

    “既然在外头干得还可以,为啥子还是想回来呢?”就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问。

    “毕竟离家太远了,一年才回来一回儿,万一老婆搬家了咋办?”一个30多岁男子的回答引发哄堂大笑。

    42岁的尹泽海和19岁的儿子也坐在咨询人群中。尹泽海外出务工四五年了,以前在南京等地,去年带着职高毕业的儿子去了沈阳。“那里太冷了,在外面干活儿冻手冻脚,受不了。”有木工和电工手艺的尹泽海虽然一个月可以挣3000多元,但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以前是因为孩子小,想出去多挣点钱,现在回来发现我们这里发展得也很快,就想在家附近找点事做。”

    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多个人才市场,返乡人员也成了春节后招聘会的主角。据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郑思珂介绍,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市场从初四就敞开了大门,前来求职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返乡农民工占了60%以上。为了给返乡人员提供最大的方便,平时只在周二和周五才有现场招聘会的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市场从初四以后天天开放。市场还专门开辟了农民工窗口,即便求职者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没有关系,只要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就有工作人员为求职者填写个人求职信息。市场还为求职者提供视频面试室,让招聘企业可以通过视频对求职者进行初次面试。此外,求职者只要拨打24个小时开通的求职热线,市场承诺在48个小时内为求职者推荐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研究处副处长张德祥认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是政府因势利导的过程,也是农民工理性回归的结果。”

    他们为什么回来

    “我们把到上海、广州去打工的叫务工,到重庆打工的叫就业。”重庆市就业局副局长周泽说。外出务工的弊病显而易见: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两地分居、春运期间的交通拥堵等。

    2011年,重庆市用工市场出现拐点,到外省市务工人员人数降至398万人,在重庆就业人数达489万人。

    “之所以在去年出现拐点,和公租房、户籍改革也有很大关系。”周泽说。截至去年年底,租金低、配套好的公租房已惠及30万人,其中农民工租住数量接近40%。重庆从2010年8月1日开始户籍改革,截至去年年底,已经有322万名农民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重庆籍农村居民农转城的政策非常宽松,即便没有购房,只要务工经商3年或5年以上,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成为重庆市31个区县或主城区居民。“农民工在外务工往往没有归宿感,而这些政策,可以让他在城市生根发芽,你让他选择,他会怎么选?”

    “当然,如果经济不发展,就是我们想叫他们回来就业也不可能。以前出去就是因为没有岗位,土地又少,只好出去。”周泽说。“这并不是政府想让他们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经济发展和条件改善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研究处处长李为民用“供需两旺”这个词来形容重庆目前的用工状况。“重庆自身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用工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重庆已成为吸纳周边省市劳动力的洼地。”

    据统计,重庆市2011年新增岗位55万个。2012年1月全市劳动力市场总体需求6.78万人,供给人数6.63万,岗位数量略大于求职者的数量。

    岗位数量的增长和包括富士康、惠普、宏碁在内的一批大型企业从沿海迁移至内地不无关系,其中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又成为很多企业作出如此决定的重要因素。

    周泽的QQ邮箱里至今保存着一封电子邮件,是一个国际品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给老板写的报告。这位人力资源总监从员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伙食津贴、夜班津贴、社保费用、招募成本、劳保费用等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同一个员工在重庆的费用与在上海的费用相比是1比1.6的比例。尽管该公司已经在重庆开办新厂,但这位人力资源总监建议将公司从上海整体搬迁至重庆。

    在多个人力资源市场都有富士康的招聘席位,甚至有人力资源公司打出“富士康招聘普工5000名”的招聘广告。但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富士康已经基本招满了人,只不过因为它的需求量大,所以常年都在招聘。富士康的底薪已经从刚到重庆时的950元涨到现在的1550元,带动了同类企业的薪资上涨。

    由于沿海城市出现用工荒现象,甚至有企业在重庆招聘了员工后,以实习为名,将员工派遣到沿海的工厂去顶岗工作3个月。“名为实习,其实是因为沿海那边缺人。”周泽说,“对年轻员工来说,公司报销差旅费,他们也愿意去外面看看。”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处处长唐继邦认为:“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招工难,重庆可能在某些工种上也存在招工难,但和沿海地区有很大不同。重庆这几年的情况就像沿海的前些年,但不同的是重庆自身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依赖没有那么高。”

    2月3日上午,接到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市场的通知,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办事处社保所所长杨燮虹带了40余名求职者去参加招聘会,其中10多个是返乡人员。杨燮虹认为,如今在家门口只要想找事做,应该说都能找到,但是企业招不到人是因为真正的技工少,求职者说找工作难是因为对工资期望值太高,是需求产生了错位。

    农民工吸引老板来创业

    2007年,四川大学毕业后即去了深圳打工的朱兴德回到家乡重庆江津区创办新公司。如今他的重庆科本科技有限公司有员工120多人,其中农民工有70多人。

    朱兴德在深圳也有公司,但他坦言,之所以会回来,家乡情结固然有,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企业的招商优惠政策。政府给企业的土地很优惠,在企业有了订单而厂房还没盖好的时候,甚至帮他们找厂房生产。而且政府出钱培训技工,劳动局贴息贷款,企业每用一个农民工,就可以得到5万元贷款。此外,沿海的同类企业产品大多出口国外,金融危机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很多企业都放了几个月假,而重庆的公司每天工人都在加班加点地干。

    对朱兴德来说,贷款并不是他要招聘返乡民工的目的,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在沿海的比较多,在内地比较少。所以熟练的技工不好找。”公司至今还有20多人的用工缺口,年前听到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农民工返乡,朱兴德甚至会打听清楚后,亲自上门去做工作。

    1990年即去了深圳打工的杜劲松如今是重庆科本科技公司的技术“元老”,月收入8000多元。杜劲松不仅自己回来了,还把手下的人基本上都带回来了。“公司的待遇和深圳那边差不多,包吃住,公寓里配备了热水器和空调。我刚去深圳的时候,三四年才能回一次家,现在平时的假期都可以回家。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比去深圳打工好。”

    创业者吸纳了打工者就业,打工者又吸引了老板来创业。唐继邦告诉记者,年前他在开县参观了一家叫新泰的电子厂。原本是一家在东莞生产音频线的企业,现在在开县开办了新厂。因为开县人比较抱团,外出打工在一起,回来也一起回来,他们想回家就业,就动员老板回家乡创业。通过农民工招商引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温济国原来也是打工者,2010年年底,回家过年的时候,决定不再走了。打工10多年以后,他第一次做了老板。如今,这家叫猛火灶的微型企业在江津区的一条公路旁边租了4间门面,雇用了十八九个师傅加班加点地生产厨具。

    现在他生意红火,而生产场地太小。温济国打算赚点钱后,再贷点款,征块地盖个厂房,“现在这4间门市也不会丢,做展示用。”

    周泽告诉记者,去年重庆市新创办的微型企业有5万多户,其中18700多人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还有17万名返乡农民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很多区县都打造了农民工创业园,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基地,创造条件,相比他们在外地创业,更容易成功。“如果每个创业者带动5个人就业,想想看,是什么概念?”

    参加了2月2日的院坝招工会后,42岁的尹泽海决定留在家乡找工作。但是19岁的儿子还是想去杭州打工,他想趁着年轻到处多走走看看。

    沙坪坝区土湾办事处社保所所长杨燮虹认为,重庆的薪资水平与沿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他的几个侄子高职毕业以后都去了沿海打工。但是对一些中年打工者来说,上有老下有小,综合起来看,能够在家门口打工、创业就更有吸引力了。

    不过,当初的朱兴德不也是趁着年轻到外面闯世界,之后又回到家乡开创了自己的新天地吗?也许,当这些小伙子再回到自己的家乡时,又是一批新的创业者了。

    本报重庆2月8日电

分享到:
重庆返乡就业人数超过外出打工者
图片新闻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