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过立春,但在冀南地区,如今依旧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2月7日,在河北省临漳县孙陶镇西羊羔屯村马双平简陋而洁净的家里,这个并不健硕的汉子却以自己温暖的支撑把寒冷挡在家门之外。
在这间陋室里,洗衣机、电暖风是除电灯外仅有的家用电器。电暖风是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取暖用的,洗衣机是给母亲洗衣物的。母亲常年卧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但小屋内却没有丝毫异味。母亲需要换洗的衣服、褥垫,洗干净后被他整齐地码放在母亲身边。
就在不久前,38岁的马双平作为“孝老爱亲”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二十年如一日,他用青春守护照料了三代四位亲人,自己至今孑然一身。
1990年,马双平的父亲因心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这对本就困顿的家庭是个巨大的打击。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照顾多病的双亲,初中毕业的马双平不得不放弃学业。当时年仅17岁的他,每天都要为父母洗衣服、做饭、翻身、擦背。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邻居都记得,马双平总是想方设法为病榻上的父母带去欢笑:父亲喜欢看武侠小说,他就借来书,一字一句读给父亲听;母亲爱听豫剧,他就精打细算,为母亲购置一台收音机……
2004年10月,瘫痪14年后,马双平的父亲去世,而他母亲的病情不断加重。2006年,母亲已全身瘫痪,由于患延髓麻痹还导致了发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每次吃饭时,马双平都要嚼碎了,再喂给母亲吃,老人微张着嘴,看着儿子先把食物嚼了,再送进自己嘴里。等母亲咽下,他再喂一口。每顿饭母子俩都要吃一个小时。
一日三餐,顿顿如此。
为了防止母亲生褥疮,他还要每过几小时就给母亲翻身、清理一次,这也是一个要历时近一个小时的“大工程”:母亲身下的布垫、纸一层层换下,再铺好垫好。在其悉心照料下,自生病以来,母亲从未生过褥疮。
这些年来,他不但一人侍奉了卧床的双亲,同时更将照顾患病哥哥、年幼侄女的重担也一肩挑起。
1994年,马双平的哥哥马爱平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肌肉萎缩,不能再劳动。半年后,马爱平的妻子因不堪家庭重负,丢下5岁的女儿莎莎离家而去。
当时马爱平的精神彻底崩溃了,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马双平看着着急,在床边耐心地开导劝慰哥哥。看着弟弟,马爱平的心情终于平复了下来。
从此,马双平不但是父母的孝顺儿子、哥哥的好弟弟,同时还要给年幼的侄女“既当爹又当妈”。
2009年,莎莎出嫁了。为了准备一件像样的嫁妆,马双平几乎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用1800元给侄女买了一辆时髦的电动车。他靠放羊,全年的收入也不过3000多元。婚礼上,依据当地风俗,小夫妻要跪拜双方父母。莎莎哭着将叔叔马双平拽着坐到了爸爸身边,接受她深深一拜。
“从我记事起,我叔就照顾全家人,每天忙碌,忙得都没有人样儿。”和记者谈起叔叔,马莎莎几度哽咽。作为侄女的她,目前最大的期望就是,叔叔赶快成家,老了好有个伴儿。
20年来总是为家人忙前忙后,匆忙间早已过了适婚年龄,马双平至今单身。
“本来20多岁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但那时是马双平家最困难的时期,他不仅要照顾3位病重的亲人,还要抚养年幼的侄女。”说到这里,村主任秦书珍唏嘘不已。
在这个问题上,马双平并不认为是家人拖累了自己。他表示,自己条件不好,他不忍心让人家跟着吃苦。不久前,他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曾有一位石家庄的女子辗转得到他的联系方式,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与马双平交往。但马双平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回绝了对方。
如今,马双平一家的生活依然有些紧巴,但他总是习惯嘴角挂着微笑。
在每天属于自己的极有限的时间里,马双平会从头到尾认真阅读用150多元订阅的报纸。偶尔也会自己动手写一写,给报纸投投稿。对于未来,他还有许多的“梦”渴望实现:他要去学习法律知识,要写作,要找一位善良的妻子……
“但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母亲。”马双平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