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高中毕业生黄罗豪前往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留学。塞浦路斯国土面积约为9251平方公里,人口约85.43万人。黄罗豪告诉记者,近年来,到塞浦路斯的中国留学生和打工者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报:你们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多吗?
黄罗豪:我就读的因特学院在首都尼科西亚,中国留学生占到十分之一。我曾看到一篇当地媒体报道,说在塞浦路斯各院校的中国留学生有1000多人。但据我们观察,在塞中国留学生数远不止这些。
在这里打工和经商的中国人就更多了,尼科西亚随处可见中国餐馆,老板都不是中国人,但服务员和厨师等是清一色的中国人。由于塞浦路斯总人口只有80多万人,国内市场比较小,就业机会不多,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当地政府规定,外国人不允许在塞浦路斯创业当老板,只能占有一定的股份。
中国青年报:近年来,不少学生和家长关注塞浦路斯的留学情况。你能说说在那边的留学体会吗?
黄罗豪:不少人知道塞浦路斯,是因为他们近年来加大了在中国留学市场的宣传。我来这里留学也是受宣传影响。
塞浦路斯属于欧盟成员国,GDP高于欧盟平均数,人们的生活很富足。这是吸引不少国人来留学的原因之一。这里虽然只有一所国立大学(塞浦路斯大学——编者注),但部分私立高校的办学水平比较高。我们学校大多数老师毕业于英美著名院校,授课水平很高。
在塞浦路斯留学,毕业后转到欧洲其他国家继续深造相对容易。这也是不少留学中介重要的宣传噱头。很多人来留学就是想以塞浦路斯为跳板。不过,我想提醒有这一想法的学生,这个想法很容易落空。因为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尽管塞浦路斯的法律允许自由转学,但决定权不在当地政府,而是各国大使馆。如果成绩达不到较高水平,大使馆不会给签证。转去其他发达国家留学的人是极少数。
另外,很多中介宣称,到塞浦路斯留学可以打工挣钱,甚至说“可以赚足学费和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但是,塞浦路斯法律禁止外国留学生打工,违反者将被遣返。我的一名同学就是因为非法打工,最后被遣送回国,而且立即执行,哭的时间都没有。在这里,只有旅游等少数专业的学生被允许有偿实习,不过机会并不多。
中国青年报:你的微博发了不少与当地人的合照,你在那边交了不少朋友吧?
黄罗豪:塞浦路斯人喜欢交际,只要谈得来,他们就会和你一见如故。比如,有一次我在酒馆喝酒,旁边一个陌生人离开时为我结账,然后笑笑挥手告别。类似的事情,不只我遇到过。当地同学告诉我,塞浦路斯人就是这样,如果他们对你表示好感,请你吃饭或者喝酒,你不必过分谦让,没有特殊理由也最好不要拒绝,否则会引起对方不快。
我还参加过一个当地同学的生日派对。派对持续一段时间后我想提前走,然后去向主人告别,他当时非常不高兴。后来有当地人告诉我,塞浦路斯有句俗话:“咖啡还没凉就离开,是很不礼貌的。”
中国青年报:你参加了当地的学生社团组织,能说说在社团里的感受吗?
黄罗豪:我参加的是一个舞蹈社团,社员来自尼科西亚的不同高校。我主要为他们做后勤工作,比如,放音乐、布景、制作道具等,过节时还要为社员包括早已离开的社员制作和发送贺卡。虽然大家平时的学习任务很繁重,但一有休息时间,社员们就会聚到我们的工作室,要么排练,要么一起帮着制作道具,有时还会聊天到深夜。
当地一名同学告诉我,塞浦路斯年轻人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一旦选择了某种兴趣,就会坚持不懈。我们社团的舞蹈主力告诉我,她的父母教育她说,“伤害别人或自己的嗜好,比如喝酒、抽烟、瞎混,不是兴趣。兴趣决定你的人生格调和命运。”这位同学成绩优异,她一下课就练舞,或者去看舞蹈演出,她是我见过的对兴趣最痴狂的人。她对整天宅在家里上网的同学颇有微词,认为那是“浪费生命,不是生活”。
据我所知,塞浦路斯的网民比例在发达国家中算低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份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塞浦路斯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占全国人口的49.8%,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65.0%)。
本报记者 肖舒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