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在反导问题上的分歧到底集中在哪些方面?在俄罗斯看来,俄方的立场是不可能再让步的,因此剩下的都是原则问题和最后底线了。
俄方亮明底线 美方含糊应付
从目前看,俄美就反导问题的分歧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俄方坚持要美方就其反导系统不瞄准俄境内目标承诺给出一个具有实际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但美方只愿出个口头承诺,最多也只是“政治文件中的一段表述”,而非“法律承诺”。这一直让俄方心里不踏实。历史的经验告诉俄方,如果只有口头承诺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出现被这种并不需要负责任的承诺再“涮一把”的危险。
第二,俄方希望与美方和北约从零开始共同评估“导弹威胁”,以确定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必要性。俄方认为,伊朗目前尚不对欧洲构成有效的“导弹威胁”。但美方认为俄方这是“多此一举”,并咬定伊朗是欧洲的重要“导弹威胁”来源。
第三,俄方提出与美国和北约“共建”欧洲反导系统,实现欧洲整体反导系统。但美方和北约坚持“各建各的”,然后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这就意味着俄方仍被排斥在美国和北约的反导系统之外。
第四,俄方其实还希望与美方共同确定联合反导系统的一系列相关参数,保持欧洲联合反导系统的透明性和可核查性。但美方明确表示不可能在反导技术问题上与俄方完全“坦诚相见”。
谈成谈不成 芝加哥峰会前揭晓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月4日再次强调,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不会对俄方构成威胁,北约将继续部署并希望俄方参与。但他不得不承认,截至目前,双方没有取得进展。双方的谈判还在继续,可能要到今年5月下旬北约芝加哥峰会前几周,形势才能明朗。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能否在5月的芝加哥峰会上举行“北约——俄罗斯峰会”,至今还是未知数。如果届时俄方与美国和北约仍难以在反导合作上达成共识,那么这一峰会就可能干脆不举行了。
据俄外交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关于俄总统5月下旬是不是要去芝加哥与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会见,很可能要由3月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亲自确定。
一位俄罗斯国际问题学者对本报记者称:“如果注定是失败的会见,那为什么还要去见面呢?”
记者注意到,拉斯穆森近日强调北约在芝加哥峰会上将依然会按计划宣布反导系统具备“中期作战能力”并在未来8年到10年完成全部部署。这就意味着,无论北约与俄方的反导谈判结果如何,北约部署反导系统都会决心不变、行动不停。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和北约目前与俄罗斯进行的反导谈判,只是他们继续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幌子”罢了。
俄方绝不会坐等谈判结果
也正因如此,当俄美反导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俄罗斯也没有闲着。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11月底正式宣布了一整套的军事技术和外交措施,作为对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回应:俄战略导弹将配备突破反导系统的先进武器系统和新型高效弹头;在俄西部和南部部署现代化的打击武器系统,保障有效应对欧洲反导系统的火力;俄国防部立即将加里宁格勒的无线电雷达导弹预警站转入战斗序列,以加强对俄核设施的防护;强调“考虑到进攻性和防御性战略武器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俄罗斯拥有退出俄美核裁军条约的理由。”
去年12月1日,作为俄罗斯的新军种,俄航空航天防御部队开始执行战斗值勤。该部队的职责包括:防空和反导预警系统管理、宇宙空间监测、航天器发射及控制等。该部队指挥所还负责对各级处于战斗值勤状态的作战力量进行集中管理,汇总并整理各军兵团报告等。观察家称此为俄方针对美国和北约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对应措施”的一部分。
当然,尽管俄美在欧洲安全事务上存在严重分歧且双方都采取了实现行动,但两国此次却明显地“少了一些情绪,多了一些理性”,都无意完全“撕破脸”,不想彻底关闭对话与合作的大门。
但这种“半死不活”的磋商到底还有多少实际意义?是仅仅为了维持双方的面子?还是都在等待某个时机的到来?其中奥妙颇为耐人寻味。
俄外长拉夫罗夫1月18日曾强调,尽管俄美仍在就反导继续磋商,而且原则上讲磋商的时间依然充足,“但这不是无限期的”。
毫无疑问,反导问题是俄美关系眼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试金石。
本报莫斯科2月13日电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