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浙江省浦江县“矫正中心”孩子们身上的惨剧,是由失败的家长和病态的培训者联手造成的。而半闭着眼睛的监管部门同样难辞其咎。
在这个自称“浙江少年行为矫正训练教育接待中心”的教育基地内,孩子们失去自由,遭受非人虐待。目前当地媒体披露的虐待方式包括电棍击打、冷水浇头、面壁罚站、高强度劳动甚至舔大便……
一个受不了虐待冒险逃出的孩子戳破了这些丑陋的真相。
你一定不能想象,所有这些残暴行为,全都是以教育的名义施行的,并且受害者的家人需要支付1.2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费用。
更叫人无法想象的是,起初,所有家长都心甘情愿将孩子送到这里。有一位报案的家长甚至还曾向教官送了高档烟酒。
对施暴者的愤怒无需再渲染,我乐见他们接受法律可以给他们的最严厉的惩罚。但对那些得知真相后懊悔痛苦的家长,我的心情十分复杂。
他们声称自己被欺骗,愤怒于孩子被折磨。但请这些含着眼泪的可怜父母好好想想吧,他们在其中是否只扮演了无辜的受骗者角色?
家长们大概都是怀着对孩子的爱和期望将他们送到那里的,他们很清楚该培训机构的训练内容第一条就是吃苦教育,但显然他们对具体内容并未在意。
被送进这里的孩子,无疑被认为需要教育和“矫正”。根据该机构的广告描述,需要“矫正”的问题包括:叛逆、自闭、逃学、早恋、网瘾……全都是人们在一个被称为“青春期”的年龄段,或多或少会经历的事。
我能体谅家长们对孩子怀有爱和担忧,希望他们远离这些看上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仅以这个理由,就交出几万元,将孩子送给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培训中心,希望凭此就收获一个完美的孩子,这既不负责,也不明智。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并未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也许是不快的经历。但家长首先应反思的是,是不是自己的期待本身出了问题——并非所有让家长困扰的行为都是恶习。此外,家长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是否与孩子进行了良好的交流,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付出足够时间?
教育孩子绝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更不是一件可以由他人代劳的事。它需要父母痛苦地学习、磨合,需要无尽的决心和善意,以及对不完美结果的莫大忍耐。那些将孩子送进所谓“矫正中心”的父母理应自问,他们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在教育孩子上,这些才是首先要弄清的问题。“矫正”通常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类似的培训机构还没有科学的、成熟的经验,选择更应慎重——曾给诸多孩子带来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孩子死亡的网瘾治疗中心,就是失败的案例。
希望那些在“浙江少年行为矫正训练教育接待中心”里受到折磨的孩子,能够获得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抚慰,尽可能不因此事留下太多的人生阴影。而那些已经或正准备将孩子送入此类“矫正中心”的父母,一定要重新掂量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