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返校后,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刘怀付做的第一件“要事”,就是找到校团委的老师,希望通过官方微博向所有关心和帮助他的人道一声“谢谢”。
作为该校采矿工程专业的2011级新生,刘怀付在入学前曾一度面临困境:父亲几年前因癌症去世,家中几乎没有积蓄,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哥哥,生活不能自理。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喜忧参半,“今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如何解决?”
刘怀付的高中班主任梁严为此发布了一条微博求助,随后,这条微博被安徽理工大学团委获悉。这条微博也引发了360多名爱心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转发、留言,并为刘怀付凑齐了学费。安徽理工大学团委官方微博随后进行转发并回复:“从刘怀付所考取的学院获悉,他今天下午已入学报到,顺利办完所有手续。”
入校之后,在团组织的协调下,刘怀付获得了国家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岗位。没有了经济上的压力,刘怀付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久前还加入了校学生会。
运用微博新媒体平台主动开展团学工作,在润物无声中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类似案例,在安徽高校中层出不穷。自去年11月以来,团安徽省委建立了团省委学校部、高校团委、院系团委、班级团支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四级联动的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截至目前,安徽高校共建立微博641个,其中校级团委微博191个,院系团组织微博142个,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微博188个,班级团支部微博120个,粉丝达53万人。
“高校利用微博强大的互动性功能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特点,构建团组织与广大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于提升高校团组织的吸引力、扩大高校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高校共青团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谈及安徽构建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的意义,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周密如是说。
团安徽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将高校微博打造成工作交流平台、思想碰撞平台、特色服务平台、活动组织平台,提升微博集群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据了解,团安徽省委要求各级团组织微博每天浏览上级团组织的微博主页和自身官方微博的私信和邮箱,并对兄弟单位的微博加关注,确保及时了解到有关工作信息。不少高校还在微博上将团学组织基本情况、青年信息、品牌工程、工作动态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构建信息交流和工作内容发布展示的平台。
为了把微博建设成团组织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互通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安徽高校注重收集、监测大学生网上评论和思想动态,并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声,释疑解惑。
去年年底,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几名学生通过学院团组织微博反映,临考前图书馆和自修室座位紧张,从而引发“占座”现象。校团委迅速组织学生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和调研,为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最终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学生对团组织微博的关注度远远高于通知、公示和海报,他们可以公开便捷地参与评论并给出建议。”合肥学院团委的一名老师对此深有感触。
去年暑假,该校团委开通了“三下乡”专题微博。仅仅数天,关注人数达到4000人。通过微博,大学生们交流了社会实践心得,分享了社会实践经验,展示了社会实践成果。考虑到部分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上网不方便,校团委还组织编发了20期“三下乡”手机简报,交流工作信息。
为了将微博打造成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平台,安徽各级团学组织广泛开展了“微话题”、“微访谈”、“微调查”、“微直播”活动。
全省大学生歌手大赛进行微博直播、中国科技大学每月举行微博博主联谊会、合肥工业大学开展“花生论坛”微博互动交流活动……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既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也聚敛了微博的人气。截至目前,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合肥学院的团委在腾讯官方微博已拥有24万多名听众,共有11个院、系团学组织和26个学生社团开通了官方微博44个,在吸引青年学生关注,凝聚、引导、服务青年学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团安徽省委表示,将不断完善三个机制,积极探索微博长效化运作模式。强化应急处理机制,设立专门信息员对微博进行监控,注意发现和掌握舆情动向,及时处置不良舆情;健全粉丝培养机制,注重利用校园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对普通同学加强关注;加强队伍建设机制,在团省委层面加强自身微博建设,同时开展对各高校微博建设队伍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