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砖墙、长长的百叶窗、遒劲的圆形立柱、拱形的门廊、简洁的雕花浮饰,102岁的巴公房子依然气度不凡,就像一艘随时就要远航的巨轮。
这座矗立在汉口洞庭街、鄱阳街、兰陵路和黎黄陂路四路交叉口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最早的主人为巴诺夫兄弟——两位在汉口开埠不久就来此做茶叶生意的俄国人,据传和沙皇是亲戚。巴公房子总建筑面积4937平方米,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的房间共220间,为汉口当年最大的公寓楼。
踩在当年的木楼梯上,向窗外望去,作家聂华苓的记忆变得生动起来:“俄租界两仪街的三岔路口,有个上海理发厅。无论什么店,招牌上有了上海两个字,就时髦起来了……”
不过如今,像个俄罗斯贵族的巴公房子早已被岁月的烟尘笼罩,不仅底楼被烧烤店、小吃店熏得污迹斑斑,顶层还被加盖了火柴盒式的阁楼。
巴公房子现在的住户老李拎着菜薹(一种蔬菜——编者注)走过来,跟中国青年报记者聊了起来。老李已经听说汉口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将在今年启动,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住在哪里,“听说要搬去黄陂,哪个愿意呢?”
“汉口可谓中国近代建筑的博物馆”
1861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汉口成为英国要求新增的11处通商口岸之一,汉口开埠。英、德、俄、法、日五个国家先后在汉口划定租界,整个租界区的面积达2.2平方公里。
汉口开埠和租界建立后,外国商人、传教士、领事馆工作人员纷至沓来。英国怡和洋行、普鲁士美最时洋行、俄商顺丰洋行、法商立兴洋行、美商美孚洋行等先后在汉口设立100多个分行。日本驻汉领事水野幸吉惊叹:汉口“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
这些机构在汉口修建办公楼和高级职员住所,给今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281处市级以上文物、6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汉口可谓中国近代建筑的博物馆。古典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各种风格一应俱全。”武汉市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黄杰这样说。
由于工作关系,黄杰经常到各个历史建筑走访。他经常看到,年龄各异的“拍客”在汉口的老建筑旁流连忘返。而同时,黄杰感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之间从来没有这么矛盾过,岁月对老房子的风化和腐蚀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
“作为‘东方之芝加哥’,武汉优秀历史建筑数量众多,近代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都可以在武汉找到,但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副教授童乔慧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把老房子拆掉,建筑的魂就没了!”
眼下,武汉市不少历史建筑面临被“贱用”的尴尬。
全武汉有281处市级以上文物,64处在江岸区;现存的优秀历史建筑有121处,其中78处在江岸区。江岸区的“宝贝”之多足见一斑。
然而,据当地媒体报道,武汉市江岸区的优秀历史建筑,平均租金每平方米每月不到30元,最低的只有1元4角。有的百年老公馆被租去做了废品回收站,更多的老房子不堪重负,房屋的所有人、承租人,经常在这些历史建筑上开门打洞、乱搭乱建,甚至曾有住在一楼的住户,准备挖个地下室,给儿子结婚用。
另外,部分历史建筑转为商用,经修复后成为高端会所。建于1904年的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政府特许银行汉口分行旧址。当地农业银行投入2000多万元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缮,现已成为高级金融会所。建于1917年的亚细亚火油公司买办坤山旧居——坤山公馆,去年由中粮集团投巨资开始修缮,“变身”为会员制的餐饮、聚会高级会所,于2月起试营业。而据了解,准备斥巨资修缮后“入主”各类优秀历史建筑的大公司不在少数。
除了修缮后“入主”,拆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武汉市普爱医院是英国基督教循道会于1864年在我国华中地区创办的最早的西医院,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3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一批百年历史建筑。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玉德回忆道,他小时候就和父母住在原普爱医院院长的别墅里。这栋老房子外墙厚实,还有高大的壁炉。
但在一夜之间,它就被拆除,如今变成一个叫做“江山如画”的楼盘。后来,英国方面来武汉“寻旧”,商谈合作,发现原有的建筑已所剩无几,合作的意向便打了折扣。
“历史建筑”成为舆论焦点的关键词,远不止武汉。最近,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重庆蒋介石行营遭遇“保护性拆除”。对此,王玉德教授痛心不已,“建筑不仅是物质的凝结,也是精神的凝结。把老房子拆掉,再用现代的水泥钢筋来建,建筑的魂就没有了!”王玉德认为,所谓“保护性拆除”、“维修性拆除”,本意就是拆,其目的在于造成既成事实。
对建筑系的师生来说,历史建筑就是活的教学资料,而童乔慧发现,“活的资料”越来越少了。童乔慧记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史的时候,老师讲到某种风格的建筑,就会安排相应的参观。比如讲到巴洛克的建筑,就去费城艺术博物馆;讲到历史复兴风格,就去费城的老城区。而在国内教书,她不知道带学生去哪里参观。“古代建筑已经拆得差不多了,近代历史建筑再拆完,咱们就真的什么都不剩了。”
让历史建筑生机永续
2月25日,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利用工作会召开,确定全面推进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力争“十二五”期间历史街区改造基本成形,“十三五”全面完成,汉口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今年启动。今年首期启动汉口3个片区改造:吉庆街——青岛路片,黎黄陂路片以及一元路片。
在这次会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提出,每个街区都要有专项规划,每栋建筑要有具体方案,精心打造每栋建筑和每条街道。会上还确定成立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以市政府主导、以区为实施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包括腾退、管理、运营等在内的长效保护机制,分阶段建设实施。
优秀历史建筑如何“生机永续”?黄杰认为,历史风貌街区的改造需要业态提升,发展都市体验风情游、现代高端服务业等,“用市场的办法,政府可以不用投资”。
但黄杰也指出,历史街区改造,必须规划先行,同时要有体制保障,以整合管理力量。一般来说,历史建筑同时和3个部门关系密切,历史风貌街区的规划在规划部门,文物保护单位归属文化局管理,优秀历史建筑则在房管部门。尤其是在权属上,相当复杂,有军产、私产、单位产、市直管公房、区管公房等,“不上升到一定高度,无法协调。”
而在童乔慧看来,保护历史建筑,就应该让老房子焕发生命力。
“一定要有人气,最重要的方法是发展旅游,吸引人去。”同时,她认为需要纠正一个观念:不是历史建筑保护就一定要花很多钱。不少近代建筑的技术也很高,比如一些建筑建有排水的明沟。因其堵塞造成建筑的回潮、腐蚀等,找到堵塞处并疏通就可以解决问题。“保护历史建筑并非花钱得不到收益的工作。”
童乔慧曾参与澳门文化局主持的历史文化城区资料整理和规划设计的工作。当时郑观应家族的郑家大屋破损很严重,几乎快要倒塌了。澳门将其进行维修性保护,恢复原貌,并把相关的资料以图片、文字、录像的形式展示。
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的老宅也是破损很严重,有大半部分建筑基本被炮火损坏得只剩下墙壁。美国人将沿街的完好部分保留,然后在破损的部分复建了房子框架,再把对富兰克林生活等细节的展示放置在地下部分,罩上一层玻璃供人们参观。“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童乔慧说。
童乔慧还认为,保护历史建筑需要公众参与,而现在市民往往是最后一个得知消息的。整修历史建筑,应该举行听证会,如有反对声音,就必须暂停,等取得一致意见再进行。现在光听几个专家的意见,这很危险,因为你不知道,这些专家代表谁的利益。
引入市场,也是现在不少城市保护历史建筑的一种做法,但在用市场的办法引入开发商后,如何避免乱拆乱建、避免开发商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童乔慧认为,对于历史建筑,最重要的是进行现状调研和评估,什么样的等级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而不是反过来,已经和开发商商量好了结果,再走评估的形式。”
黄杰也认为,首先,应该对每片历史街区、每栋历史建筑要做严格的摸底,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其次,片区有整体规划,政府的相关规定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动每一栋历史建筑,都要在行政部门履行严格的监管程序:动工前的行政许可,工程建设中的监督,工程完成后的验收。行政管理不能缺位,并且有专人管,出现问题要有问责、处罚。”黄杰说。
“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历史建筑就是最清楚的一面镜子。中国要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和特色。人家看的不是你现代的东西,而是过去的东西。”童乔慧说。
本报记者 甘丽华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