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银线传情 光明有约

——国家电网承德供电公司为民服务关注民生纪事

葛昌秋 陈悦伟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05日   05 版)

    营业厅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强劲的电能,惠泽承德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电网建设,助力经济发展

    只要一个电话,马背电工随时出发

    “绿舟”服务队成为潘家口水库亮丽的风景线

    河北承德,钟灵毓秀、风光旖旎。这里群山回合、清流萦绕、草原辽阔、森林茂密。无论您是穿越在高山之巅,还是行走在茫茫草原,放眼望去看到的都会是铁塔、电杆、银线。一条条阡陌纵横的银线携载着汩汩电流,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温暖;一座座铁塔如卫士般忠诚矗立,传递着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始终秉承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千家万户传输动力、传送光明、传载繁荣。一代代承德供电人如同五线谱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用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谱写出一曲最动听的银线乐章,为“十二五”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网升级照亮幸福生活

    早上7点,天已经大亮,于振库和老伴早已经起床,他打开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他的老伴用电饭锅熬上了小米粥。

    今年68岁的于振库是河北省隆化县苇子沟村的村民,他家一直居住在小山坳里。以前,因为山高路陡住户少,不具备架线条件,于振库和其他3户村民一直点着煤油灯过日子。因为没有电,日子过得有些凄凉。尤其是逢年过节,看到远处灯火闪亮,老于一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跟别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于是,能让家里通上电成了全家人最大的心愿。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承德供电公司投资2248万元,这让承德地区2288户像于振库一样的农民看到了希望。同年3月,承德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来到了于振库所在的村里立杆、架线,9月18日,于振库家终于通电了,于老汉兴奋地特意走了3公里,到乡里的门市部买了鞭炮燃放起来。

    说起“户户通电”工程带来的变化,于振库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没电的时候,要人工推碾子加工谷子,自打通了电,家里有了电动粉碎机,只要一合电闸,100多公斤的谷子,一袋烟的功夫就加工好了,如今,我们也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家里还购买了饲料粉碎机,日子越过越有劲头,心里一天比一天敞亮。”

    同于振库一样,家住河北省滦平县偏桥村的村民苏洪喜对“电”更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

    老苏回忆说,那时村里电路老化失修,变压器容量小。别说发展生产,连村民的生活用电都成了问题。因为电压低,电灯就像个萤火虫,60瓦的灯泡还不如城里25瓦的亮。电饭锅煮不熟饭,平时电视的图像抖动很大,画面看不清楚,赶上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电灯一开,电视机就无法启动。

    苏洪喜接着说:“由于电力不足,许多大功率的用电设备都带不动。灌溉浇地时,几台水泵同时启动,变压器的保险就烧了,无奈大伙只能排队轮流进行,有时要等到凌晨三四点钟。”

    过去由于用电条件的限制,村里全靠种田为生,没有副业,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到北京、天津等地打工,家里只剩老人和儿童。村里只有一个小型的米面加工厂,3台电动机只能启动1台,村民只能排队加工粮食。

    偏桥村村民用电的困难,也正是国家要极力改善的。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打通农村用电瓶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束了农村千家万户不敢用大功率家用电器的历史。

    2005年,承德供电公司对偏桥村进行农网改造,新增50千伏安、3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架设、改造高低压线路8.46公里。随着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的不断完善,为农民致富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2006年春节,苏洪喜外出打工的二儿子苏纪东回家过年,看到家乡用电条件改善,苏纪东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06年,苏纪东投入5万元资金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当年,他的大棚盈利1万元。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苏纪东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纷纷回乡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到2006年底,村里已经建起了23个温室大棚。

    随着蔬菜大棚的数量增加,用电需求也在逐步增长。2007年,承德供电公司又对村里的蔬菜种植专用变压器进行改造,将原来1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50千伏安。充足的电能更增加了苏纪东创业的信心。他也扩大了种植规模,又建起了75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年收入达3万多元。

    一畦畦的黄瓜顶花带刺,一垄垄的西红柿长势喜人。见到苏纪东时,他正在温室大棚内用水泵给蔬菜浇水。“如今,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了,是农网改造帮我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在农网改造的基础上,2010年,承德供电公司对偏桥村进行了电气化建设,实施新民居工程,大力改造供电线路,新安装630千伏安变压器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供电线路2公里。

    同年10月12日,苏洪喜搬进了新居,老苏的新房设计很讲究,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划分合理,屋内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如今,电压稳了,家里换成了大彩电,做饭不烧柴、不烧煤,一按电源开关就行,一点也不担心用电问题。”苏洪喜高兴得合不拢嘴。温暖的阳光洒在农家小院,苏洪喜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和于振库、苏洪喜不同的是,河北省围场县御道口村民张振武家里不仅电能充足,而且还用上了智能电,率先过上了低碳新生活。御道口村位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风口”,有“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因为这里是河北电网的末梢,村民家中用电状况不是很稳定,有时还会停电。

    2011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智能化风光储”试点项目在围场县御道口村开工建设,同年10月,该项目并网发电,御道口村50户有43户农民用上了新能源。60岁的张振武家是村里最早的“发电户”,他说,设备都是电力部门免费装的,但因为是新生事物,村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他自告奋勇第一个安装了。现在,他家平均一天发20度电,而自己家只用不到2度电,剩余的电能“照亮”其他人家。如果碰到什么故障,还可以用储存的电救急。自从装了这个新设备,他家就再没停过电,连县城的亲戚都羡慕。如今,电压稳了,他家还添置了电脑、冰柜等家用电器。

    农网完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同时大大提高了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拉动了农村的消费与投资,启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截至目前,承德公司累计完成4个电气化县、52个电气化乡、698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承德地区全部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任务,累计治理43667户。

    当我们走进河北省平泉县黄杖子村乾丰花卉有限公司时,园区内一片忙碌的景象,花农正在挑选着百合花,顾客络绎不绝。虽然室外春寒料峭,可棚内却鲜花吐蕊,花香袭人。该公司负责人邢继慧说:“我的百合事业做的这么大,不仅有惠农政策的扶持,更有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

    乾丰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花卉种植、销售的综合性花卉企业。2009年,该公司投资130万元建起了占地80亩的花卉种植园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前,村里只有2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随着园区大棚数量的不断增加,用电负荷也不短攀升,原有的变压器已不能满足花农的需求。

    邢继慧说,花卉种植市场行情变化大,园区一直想建个保鲜库,但怕的是供电不稳定。2011年,承德供电公司为黄杖子村新安装1台80千伏安变压器。看到崭新的变压器,邢继慧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在园区内建起了200立方米的保鲜库。

    供电安全可靠,黄杖子村的花卉大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该村已建成80多个花卉大棚,每年种植百合花70多万支,鲜花销往北京、天津、唐山和辽宁凌源等花卉批发市场,年产值近200万元,花卉种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坚强电网助力经济腾飞

    夜幕降临,华灯绽放,街灯犹如串串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碧波荡漾的武烈河畔流光溢彩,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近几年来,承德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承德供电公司把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电力客户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做到投入大、保障强、服务优,对重点项目主动跟进,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主要路段实施电缆入地改造,对景区景点进行“亮化”,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强有力的电力保障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11年承德共接待中外游客17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18亿元。

    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图景在高科技声、光、电舞台效果的渲染下盛大展开,一幅幅恬静安逸的水墨画卷演绎着轻灵秀丽的江南水乡……

    2011年6月6日晚,全球首部以皇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在承德上演。借助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系统的渲染下,创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瞬息万变、光影淋漓的视觉艺术效果。

    据了解,《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是河北省“十二五”文化振兴规划中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2亿元,演出现场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安装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共铺设了3000个特效灯光设备。

    为确保文化产业园的供电,项目开工后,承德供电公司主动与旅游主管部门、开发部门联系,了解园区开发整体规划和供电需求,并安排技术人员现场进行勘察,制定供电方案,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业扩报装流程,仅用10天时间为文化产业园安装1000千伏安变压器4台,500千伏安变压器1台、环网柜3台,同时加强对园区电工技术指导。首演当晚,承德供电公司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选派23名精兵强将到产业文化园8个关键点全力看守,确保园区可靠供电。

    2011年“端午节”假期,大连游客梁先生到承德旅游,在感受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他也感受着城市的变化。梁先生说:“承德的变化很大,道路整洁宽敞,夜景也很美,到此旅游心情舒畅,真是不虚此行呀。”

    为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承德市政府自2008年7月起,对京承旅游路进行改造,承德供电公司将高低压配电线路全部拆除,接入地下电缆走廊。

    此项工程时间紧、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承德供电公司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确定网络分布,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施工配合问题。施工人员放弃节假日,顶烈日、冒酷暑,两个月的时间铺设高低压电缆42.5千米,10千伏电缆分支箱30台、10千伏环网柜10台,拆除架空电力线路25千米、旧电杆340基。

    随后,承德供电公司又对石洞沟路、北区路、东环路、翠桥路等多条线路进行了电缆入地改造。承德市区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城市的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承德工作了12年的导游员周静娜说:“以前游客来承德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如今,承德大街小巷都亮起来了,景区的灯光也非常漂亮,夜色中的山城璀璨夺目、格外亮堂。”

    2006年底,承德市政府启动了“亮化工程”。承德供电公司一马当先,提供电源保障。截至目前,已完成并投入运行163处、132个亮化点位。

    僧冠峰景区是承德近年来新开发的旅游项目,景区山高涧深、林木繁茂。2011年5月,景区实施亮化工程建设,由于景区占地面积大,用电负荷较高。考虑到实际情况,承德供电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上门走访客户,实行大客户经理负责制,仅用1天时间就为景区办理了业扩报装手续。

    为了不影响景区正常运营,施工人员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避开客流高峰时段,每天4点多就上山架线。同时,他们还注重对生态的保护,许多施工材料都是采用人抬肩扛的方式运送。经过15天的连续奋战,为景区安装10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1台,架设10千伏线路1.2公里。

    截至目前,承德供电公司已拥有2座500千伏变电站、9座220千伏变电站、45座110千伏变电站和76座35千伏变电站,基本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供电源、220千伏为主网架,结构合理、协调坚强、覆盖全市的输电网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承德电网建设累计投资将达90亿元,预计“十二五”末,区域电网将拥有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21座,110千伏变电站73座,线路长度超过6200公里、变电容量超过1700万千伏安。建成以500千伏为主供电源、220千伏为骨干网架,110千伏及以下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承德供电公司广大干部员工顾全大局、拼搏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工作岗位,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确保了全市人民生活用电、发展用电,感谢你们。” 承德市有关领导到承德供电公司调研时,由衷地发出赞叹。

    如今,承德更美了、更亮了。强劲的电能让承德尽显华光魅力,成为塞外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真诚服务铸造卓越品质

    打造卓越的服务品质,切实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努力赢得客户满意,是供电企业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承德供电公司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渠道,在供电营业厅引入排队叫号等候系统、设置满意度电子评价器等,在客户自助服务区,客户可以利用自助缴费终端完成缴费业务,利用自助信息查询系统自行查询电费,新增了手机充电站、网络信息查询、擦鞋机等便民措施,一系列的便民举措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交口称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1年,承德供电公司荣获“河北省服务名牌”、“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企业”等称号。

    2011年3月的一天,承德供电公司新华路营业厅工作人员小张刚一上班,一位60多岁的用电客户就气冲冲地冲进了营业厅。

    “供电公司凭啥多收我电费。”

    “大娘,您别着急,有啥事慢慢说。”小张笑盈盈地说。

    “没多收你钱,敢情你不急。”这位用电客户火药味十足。

    小张快速进入电费查询系统,系统显示用电客户的当月电费为167.56元。“我家每月电费就80多元,这个月咋多收了那么多?。”用电客户气呼呼地说。小张仔细核对了电费单据,询问了用电客户家用电器使用情况。原来,前些日子,大娘的小孙子回来了,这两天又赶上降温,老太太怕孙子冻着,用上了电暖器。“多收”的电费弄明白了,大娘满意地走出了营业厅。

    这只是承德供电公司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承德供电公司总经理刘晓辉说:“创先重在为民,争优重在服务,群众满意是为民服务的第一标尺,也是创先争优工作的根本准则。”

    一直以来,承德供电公司立足承德、发展承德、服务承德,不断追求真诚、规范、高效的服务品质,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服务用电大客户,2009年4月23日,华北电网首个大客户组织体系——“承德供电公司客户关系委员会”成立,探索服务营销新路。“成立了客户委员会,沟通更加顺畅,电力服务更加贴心,处处为用电客户着想,确实好。”一位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对大客户的服务要到位,对小客户更要贴心。在河北围场县卡伦后沟牧场,提起电工李国军,牧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老李风里来,雨里去,真不容易,是我们草原上真正的汉子。”

    李国军负责围场卡伦后沟牧场9个台区的供用电管理工作。这里地处坝上,丘陵起伏,沟壑遍布,部分地带沙化严重。夏天,洪水一冲,路就断了,冬天大雪一封山,路就没了,现代交通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场。这里的牧民居住分散,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居着298户牧民,每个牧点之间相距十几公里。所以,从干电工的第一天起,李国军就将马作为自己的工作伴侣和交通工具。

    2009年7月的一天,李国军接到上窝铺一个牧点打来的电话:“我们这里有一根电线断了,你能过来修一下吗?”李国军说:“我马上就过去,可千万别碰那根电线啊!”坝上的天说变说变,刚走在半路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山洪爆发,原来不到5米宽的干河床,顿时洪水汹涌,变成了20多米宽的大河,浊浪卷着巨石顺流而下,发出吓人的隆隆声。站在河边上的马连冻带吓直打哆嗦,尽管自己也冻得牙齿打颤,李国军还是翻身下马,把随身携带的雨衣披在马背上,拍着马头说:“老伙计,别怕,待会儿就好了。”等了两个多小时,雨停了,洪水慢慢退去。当他艰难地赶到上窝铺牧点时,来不及休息一下,就忙着处理断线。接完线,牧民让他到屋里喝碗热奶茶再走,李国军婉言谢绝了。可他骑上马刚走了几步,就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不醒。牧民把他抬到炕上,包扎了头上的伤口,又熬了碗姜汤灌下去,他才醒了过来。

    冬季正是羊下羔产崽的季节,对牧民来说,电就更重要了。每到冬季,李国军就会忙得不可开交。2009年冬天,一天夜里11点多钟,梨树沟的牧民来电话说电表箱保险烧了,而他们正在给羊接羔,急盼他来修理。李国军拿上手电,骑马直奔梨树沟,在寒夜中走了8公里路,及时修好了保险。回家时因天太黑,走错了路,直到凌晨3点才回到了家。

    10年多的时间,李国军骑马把家乡的山山水水走了一遍又一遍,粗略计算下来,他所走过的路程,相当于走完三次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年来,他历尽艰辛,一次又一次把光明和温暖送给家乡的父老乡亲。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让供电服务落在实处,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建成群众满意工程。”承德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马力这样说。

    供电服务工作是延伸的,没有界限,它就像一个圆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就象电网一样,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无声和无形间传递着温暖和光明。

    在河北省宽城县潘家口水库,活跃着一支“绿舟”服务队。12年来,6条“绿舟”穿行在青山绿水间,为库区百姓排忧解难;12年来,9位农电工风里来雨里去,为村民无偿捎货不计回报。一叶叶绿舟、一条条小船,承载着温馨,承载着责任,更承载着诚信,驶向山村百姓家,成为潘家口库区十里画廊最美的风景。

    潘家口库区水域辽阔,这里是引滦入津工程的源头。1986年,库区通了电。随着蓄水工作完成,水位逐渐上涨,大部分的村民都移民搬迁走了,只有少部分的村民故土难离,分散居住在库区的沟岔里、山坡上。目前,环库区4万亩的大小沟岔里还居住着400多户人家。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坐船出行是村民通往外界唯一快捷的交通工具。

    从1999年开始,李希友、石洪福、胥荣彪等9位农电工担负起潘家口水库区域农村的抄表、收费和低压线路维护工作。每个月他们工作的时间也就一周左右。因为每个月都要到镇上的供电所办理业务,帮助村民捎些生活用品成了9个人“分外”的工作。

    时间长了,乡亲们都熟悉了9个人固定“进城”的日子,每次大家都会提前把要买的物品打电话或见面告诉他们。有时,村民只要看到挂有“绿舟”字样小旗子的机动船经过,也会给他们打电话捎些东西。李希友说,每个村民买什么东西,用多少钱,9个人都会详细地列好清单,从针头线脑、柴米油盐,到种子化肥、冰箱电视,每次他们都会让乡亲们满意。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绿舟”服务队一直在为村民服务。春天到了,他们帮着村民播种、施肥,修剪果树;秋天来了,他们帮着乡亲们掰玉米、打栗子、收割庄稼。村民们杀猪、宰羊、搭锅台、垒院墙这些小事也都是他们帮着干,一桩桩、一件件,百姓都记在心上。

    相同的责任、相互的信任,让“绿舟”永远前行。9位憨厚的汉子驾着一叶叶小舟,从此岸到彼岸,走过百里库区,走过春夏秋冬,无怨无悔。他们将方便留给了群众,将诚信送进百姓的心坎上。

    供电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承德供电公司为民服务的广阔平台。他们先后成立了“董存瑞”电力服务队、“爱心”服务小组、“小红帽”服务队、“春风”服务小组和安全用电宣传小组等6个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企业和社会的舞台上。

    说起“董存瑞”电力服务队对自己的帮助,泽人乳业公司负责人赵子泽别有一番感慨。该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年产值50万元。2009年7月,大雨倾盆,雷声不断,服务队成员王瑞杰的手机响了起来:“王师傅呀,我的奶牛场没电了,快帮我修修吧。”放下电话,王瑞杰二话没说,收拾好工具,赶往泽人乳业公司。

    “厂里200多头奶牛等着挤奶呢,冷库里还有1吨多的鲜奶需要冷藏,要是没电,我们的损失就惨重了。”赵子泽显得非常着急。经过仔细查找,王瑞杰发现,由于电力负荷过大,三相空气开关已经烧毁。大雨刚停,太阳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天气也变得异常闷热,不一会,王瑞杰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1个小时后,故障排除,挤奶机恢复正常工作,冷库的室外机也发出了“嗡嗡”的轰鸣声。

    为了更好地为乡亲们提供优质服务,“董存瑞”电力服务队制作了“用电服务连心卡”,将成员的手机号印在了小卡片上,在集市上向乡亲们发放。同时他们还成立了“电工互助组”,只要客户需要,他们随叫随到。今年,他们又突出了以“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服务为主线,体现只要你为共和国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就会尽心尽力为您服务的宗旨。

    银线连城乡,双肩负家国。承德供电公司全体员工将继续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光荣的责任,更加矫健的步伐,向着新的光辉目标迈进,书写更加绚烂的华彩篇章。

分享到:
银线传情 光明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