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没户口,3月来4月走”,有人如此戏言“学雷锋”流于形式。现在,广州决定把“雷锋”留住,给“雷锋”安一个家。
自3月5日起,广州遍布全市的100多家志愿驿站(又称“西关小屋”)每天面对公众开放,不仅市民可以享受到贴心、周到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也找到了“根据地”。
正值“学雷锋”热火朝天之际,广州这座“志愿之城”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常态化、专业化、时尚化。“‘西关小屋’让‘学雷锋’常态化,志愿者岗位能力培训体系让‘学雷锋’更专业,‘志愿时’让‘学雷锋’更时尚。”团广州市委书记魏国华说。
“雷锋”安家落户
做一次志愿服务,要“多次挪地儿”,广州资深志愿者黄文俊对“寄人篱下”深有体会。
两年前,黄文俊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防震减灾服务总队,由于没有固定场所,活动开展得少,志愿者流失了一半。去年,他开始在天河立交桥一带开展志愿服务,没有固定的服务阵地,宣传材料只能寄放在附近的“西关小屋”里。
“寄人篱下”的黄文俊开始为志愿服务争取一席之地。亚运会过后,他成为“西关小屋”动物园北门站的站长。
“有了固定场地,开展活动方便多了,而且景区里面游客络绎不绝,志愿者在这里很有发挥的空间。”现在黄文俊忙着策划“西关小屋”每天的活动,他计划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特色服务,帮助更多人了解防震常识。
据悉,“西关小屋” 在亚运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亚运会之后被整体保留下来,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阵地。现在,“西关小屋”每天开放,志愿服务常态化向前“跨了一大步”。
此外,由于“西关小屋”的社会公益性,它被打造成凝聚、孵化、培育各类公益团体、志愿者组织以及其他青年自组织的基地。“这为共青团发挥社会枢纽型组织作用,凝聚各方爱心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找到了落脚点和抓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魏国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今年3月5日,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绘制的“广州志愿地图”正式推出,所有经过认证的志愿服务需求点都将汇总到地图上。到时候,包括“西关小屋”,广大市民和志愿者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足不出户查询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选择感兴趣的领域,联系需求点的负责人,参与志愿服务。
让“雷锋”更专业
志愿者“新手”的“热情”常常让吴瑾哭笑不得。
她所在的志愿服务队经常组织志愿者去老人院探访,但和老人相处、沟通讲究技巧,一些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好心办了坏事。“他们以为按摩是很舒服的,却不知道老人家骨质疏松,一按下去就要散架了。‘学雷锋’是好事,可是要学到点上。”
为此,每次活动前,服务队都会把一些常见问题列在纸上,或是由资深志愿者带领新志愿者开展服务。但每年都有200名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传授的又只是“经验之谈”,吴瑾觉得力不从心。
现在,吴瑾的担忧——“志愿者缺少系统培训”有望得到解决。为了让“雷锋”更专业,广州志愿者学院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设计的志愿者岗位能力培训体系于近日发布。记者了解到,该培训体系按照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数,将志愿者分为基础级、骨干级和领袖级三个级别,并设计了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这是国内首个涵盖志愿者培训课程、师资、教材、在线培训系统、培训管理办法等内容的完整志愿者培训体系。”广州志愿者学院负责人邱服兵介绍说,该体系聘请了包括白岩松、谭建光在内的公益名人志愿服务专家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出版了由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联合编写的《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教材》,还开发建立了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在线培训系统,联合主管部门出台了《广州志愿者培训管理办法》。
此外,自3月1日起,广州志愿者学院首批领袖级志愿者培训班开班,志愿服务时数达到300小时的志愿者都可以参加。经过培训,可以获得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盖章的资格证书,从此“持证上岗”。
“雷锋”的回报
激励徽章、升值培训、志愿者专场电影票……在广州,凭借“志愿时”积分,广大志愿者可享受到各种专属服务。
亚运志愿者陈白雪很想练好英语口语,但碰到外国朋友,都“羞于启齿”。现在她的志愿时已经超过100个小时,可以兑换几十期的英语培训了。“我特别关注‘志愿时’网站的英语培训信息,然后就算算自己的志愿时数,要赶紧凑够时数去参加培训。”
“志愿时”综合管理系统新开发的激励体系,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学雷锋”行列。拿着刚刚兑换的电影票,小林得意地说:“这些激励措施实用又实在,我感觉到了社会对我们志愿者的认可。”
记者从团广州市委推出的《“志愿时”激励体系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得知,“志愿时”激励体系初步计划给予志愿者在实物、培训增值及娱乐消费三方面的激励,以后还会根据志愿者的需求推出更多专属服务。符合条件的组织甚至可以获得开展服务的经费。
对于志愿者合理取得“回报”,广州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梁雄文表示,虽然这些奖励远远低于志愿者创造的社会价值,但对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企业为志愿者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也是社会对志愿者的一种认同,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谢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