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坚持发展不松懈 狠抓转型不动摇

山西朔州:转型跨越征途谱新篇

打造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 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

田国垒 崔金鑫 石永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07日   T04 版)

    七里河公园一角

    王茂设深入朔城区就发展教育事业进行调研

    李正印深入右玉光伏发电一期10MW项目进行调研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朔州市实施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和创建全国十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第一年。如何牢牢把握山西作为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再造一个新朔州,是朔州市干部、群众在过去的一年中最关注的课题。

    “打造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是朔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171万朔州人民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开辟出了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四化一体”,打造朔州“浦东新区”

    按照山西省的规划,“十二五”时期山西省要通过“四化”,即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加速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综改试验区确立后,“四化”也成为落实其推进转型的重点。

    “朔州将加大‘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力度,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先行先试。”朔州市委有关领导说。具体做法是,打破区划界限,增强统筹意识,用新理念、新科技对矿产资源进行深精加工,对人文历史资源进行高位开发,对旅游商贸物流进行整合提升,重点打造一条以大忻线、208国道和旧同太路为主轴;以朔州中心市区、朔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山阴、怀仁、应县3个县城及金沙滩、新家园、北周庄、神头4个重点集镇为节点;以18个产业园区、四大旅游区为板块;以三条生态绿化带、八大水系为网络的百公里长廊。

    “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发展战略源自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反复调研和研究。去年3月,王茂设在山阴县金海洋工业园区调研时,针对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存在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城企共建、城企融合,以企业实力支持、带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建设的构想。在山阴、怀仁、朔城区、应县四县区调研时,认为朔州东部区域具备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基础条件。

    思路确立后,东部新区建设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去年7月8日,总投资约16亿元的“山西华北皮革城”,在怀仁县正式奠基开工。不到半月,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投资10亿元的“怀仁雨润食品工业园”于7月22日也在怀仁开工建设。同时,半年时间内,应县也有8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元。山阴县大力推进中煤金海洋第二选煤厂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朔城区中煤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沿张辽路以豪德和居然之家为主的晋西北物流园区,都快速投入东部新区经济圈。 

    去年东部新区建设成果丰硕,当年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3.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3%;累计完成投资301亿元,开工项目129个,占全市开工项目的72.5%,其中非煤电项目占85%。 

    东部新区被称为是朔州的“浦东新区”,在朔州转型发展的征途上有着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王茂设去年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对东部新区的建设要再认识、再提高,不断增强规划建设的严肃性和实效性。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职责意识和使命意识,大力倡导“不抓东部新区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切实把规划任务具体到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村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把落实规划的措施细化到具体项目,把实施规划的办法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特别是乡镇一级干部,要务必做到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不折不扣把东部新区建设作为村镇发展的主抓手,真正使规划执行有力、落地有声,坚决杜绝“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不良倾向。

    一年来,朔州在“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中,以园区承载、项目驱动,引进高新项目,提升传统项目,精心打造301个重点项目。其中,以煤炭、电力、高新技术、物流、轻工、水泥、化工、装备制造类、医药、天然气、陶瓷为主的新型工业项目89项。在完成项目落地的同时,精心打造中煤金海洋循环工业园、神头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富甲工业园、平鲁北坪和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怀仁陶瓷工业园区、应县新型产业科技园区和右玉梁威工业园区八大产业园区。其中,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总投资120亿元,以粉煤灰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有6大类30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和固废综合利用产、学、研示范中心。

    今年1月份,山西省委领导袁纯清在参加朔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勉励朔州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四化一体”。要率先实现工业新型化,紧紧扭住循环经济不放松,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实现清洁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玉米变成牛羊的饲料,把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要率先实现市域城镇化,发挥地域、城市布局方面的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镇快速通道,提高城市群集聚度、融合度;要率先实现城乡生态化,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把塞上古城变成塞上绿洲。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促农增收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根本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步、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李正印说,朔州市要借助国家农村改革试验试点的重大机遇,致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利用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快速增加农民收入。

    朔城区重点抓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城市大型综合体项目,提升中心城市整体功能,加快煤炭现代化矿井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和煤机设备的制造、维修、配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平鲁区重点抓转型项目、循环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围绕“十二五”期间投资超1000亿元、产值超1000亿元,以及70%农民进城和70%土地绿化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北坪和东露天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加大转型项目落实力度,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山阴县重点抓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奶牛乳品基地建设和县城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扶持壮大金海洋工业园区,继续做大、做强奶牛养殖和乳品生产等优势产业。

    怀仁县重点抓陶瓷基地、现代物流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上大项目、建“大县城”为核心任务,在抓好电厂、皮革城、雨润和精细化工等项目建设投产的同时,更加注重陶瓷产业“质”的提升,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陶瓷产业基地。

    应县重点抓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认真抓好释迦塔申遗工作,做大梨花春酒厂等传统产业和设施的规模,做实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甜菜生产线改扩建等项目,做强太阳能单晶硅等新兴产业项目,继续走好“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之路。

    右玉县重点抓好生态建设、农副产品加工、新型能源和旅游业的发展,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以高速公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现有工业园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循环经济和风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赋予“右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朔州经济开发区重点抓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落地、现代服务业建设和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切实加快市政环境整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引进、培育一批投资大、潜力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以及城市综合体项目,真正发挥好全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带头作用。

    有分工也有合作,在各县区着力打造特色的同时,也始终坚持龙头带动、农牧结合,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扩张,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创驰名商标,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京津地区重要的蔬菜、肉羊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有效拓宽持续、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

    去年,平鲁区按照“一区一业、一带一品”的思路,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取向,以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强力推进四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即以向阳堡集镇为中心的双万亩苗木种植基地,以凤凰城镇为中心的40万亩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以另山集镇为中心的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和覆盖西北山区的5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2011年,向阳堡双万亩苗木种植基地完成新育苗1000亩,预整地2.6万亩;以凤凰城镇为中心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总产量达到1.2亿斤;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已完成总体规划;全区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46处。初步形成了苗木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板块产业格局。与此同时,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发展后劲。通过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道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6000元,增长33%。

    “五招三不招”,招商引资调结构

    朔州市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动力强力推进。去年全年组织参加各种展会11次,签约项目218个,同比增加了139个;总投资4183.7亿元,同比增长了3倍多。

    为了促进项目签约后的顺利落地,朔州市专门建立了督办制度,核心内容为:“部门领办、企业主办、领导督办”。对于项目审批,认真做到“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一个部门内要“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印章生效,一次性集中办结”。对落户朔州的项目,实行专人跟踪督办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协调,积极解决。

    朔州是一个“煤电独大”的能源重工业城市,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可他们的招商重心偏偏就不在这些优势产业上。去年全年,招商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有16个,其中非煤电项目占85%。

    他们遵循的是“木桶原理”,通过招商,弥补短处。对此,朔州市在招商引资中确定了“五招三不招”原则。 

    “五招”:一是煤炭深加工、煤化工产业;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三是新型材料业;四是旅游业;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不招”:煤炭电力非深加工项目不招;市场需求饱和的房地产项目不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招。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朔州市强调: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坚持通过改革开放的办法,把扩大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走出去扩大交流合作与利用好各种节庆、会展、洽谈等平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努力走出内陆资源型地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同时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项目攻坚尤其是重大项目、转型项目的建设上来,市委书记、市长,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亲自抓项目,主动带头跑项目、引项目、争项目,重点抓好“中博会”等签约项目的落地,抓紧上一批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激发转型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

    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朔州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主要力量。“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399个,合同履约项目273个,其中非煤项目225个,占82.42%,到位资金256.87亿元。使得全市经济依托煤电发展的格局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应县招商的广东雅士利奶业,投资7.2亿元,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喷粉塔,促进了全市奶业健康发展;中粮集团投资5.13亿元收购了停产好几年的应县糖厂,稳定了全县的甜菜种植业;山西天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应县太阳能用单晶硅电池项目,开辟了朔州IT业先河;加拿大在应县投资1.1亿元建设的山西吉呈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植物蛋白药用胶囊项目已建成。

    朔州经济开发区引进了小松矿山设备维修中心项目、煤机设备生产项目、中煤设备维修中心项目。平鲁区、山阴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推动经济低碳循环发展。其中,平鲁区引进的中电国际投资48亿元建设的2×600MW坑口发电项目毗邻中煤集团投资建设的东露天矿,为将来电厂用煤和降低发电成本打下基础,项目建成后,各项能耗指标和污染物的排放将大大减少,节能和环保效益十分显著,是一个典型的节能、节水、环保、经济项目。山阴县引进的2×300MW煤矸石电厂项目和右玉县引进的2×300MW煤矸石电厂项目,将形成由原煤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和干法水泥的低碳循环链条,走出了一条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

    文化“软实力”成转型跨越发展“硬支撑”

    山西省领导强调,转型跨越发展,打造文化强省,就要使文化建设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一轮”,把文化放在与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明确提出要像挖煤一样挖文化,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朔州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在转型跨越发展道路上,坚持一手挖煤一手抓文化的理念,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文化产业作为立市之根、强市之本,重点打造塞外特色文化名城。

    近年来,朔州市把生态旅游业列入全市九大产业振兴规划,投资54.1亿元,重点开发建设了朔城区神海湿地公园、崇福寺环境整治及周边古城开发、山阴县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区等10大景区,初步形成了边塞文化、西口文化体验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乡村风情农家乐、特种体育基地等独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群。相继成功举办了朔州首届春晚、平鲁门神文化节、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菊花展、“塞外党旗红”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强力度的生态保护,使朔州市成为极具塞北风光特点的生态旅游胜地,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朔州市旅游总收入达48.4亿元,同比增长31.6%,增幅超出山西全省平均增幅5.2个百分点,在山西省排名闯入第三位。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36.9万人次,同比增长24.7%;国内旅游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31.1%;接待入境游客50923人次,同比增长23.0%;旅游外汇收入1650.2万美元,同比增长27.7%。

    将文化“软实力”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硬支撑”,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旅游业的快速崛起就是朔州转型跨越发展的见证。

    “……为的是土中明珠放光耀,为的是不拘一格选英豪,为的是破阵驱虎豹,为的是江山黎民大宋朝……举贤让贤肝胆照,爵禄名利脑后抛……”北路梆子《辕门斩子》行腔稳健粗犷、高亢激越、淋漓酣畅,演员们捋胡子、抬腿、转身,一招一式刚柔并济、铿锵有力。1月23日,应县金城镇席家堡村中心广场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像赶庙会一般站在台下看戏。孩童们举着彩色的气球欢呼雀跃、追逐嬉闹,几位老人一字排开蹲在墙根晒太阳,“吧嗒吧嗒”抽几口旱烟,和着台上的节奏摇头晃脑哼上几句戏词,刻满年轮的脸上荡漾着温馨与幸福。村民们说,四五天前村子就随着戏班子的到来开始热闹了,每年正月村里都会请戏班子来唱一星期左右的大戏,有时是晋剧,有时北路梆子,老年人特别喜欢看。

    广场东面两间面积不大的农家书屋内,历史文化、医药保健、教育励志分类摆放在铁皮柜里,近20张小木桌拼成四五张大桌子,房间内炉火正旺,暖意融融。

    在山阴县白坊村,一幢小白楼矗立在村口,楼里既有农村书屋,又有电子阅览室、书法室和健身房。节假日里,孩子们可以上网、看书,农闲时村民们可以在这里打牌、下棋。

    截至2011年底,朔州市6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依托党员活动场所计划新建的45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场地已全部落实,正在进行设施配送。2012年计划建设的569个农家书屋所需资金全部落实,正在进行图书配送。

    王茂设说,每次深入区县,都有新的感受,我们看到一个个欣欣向荣、文化活动丰富的新时代农村,看到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朔州。乡村文化场所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乡村文化场所的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正印说,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打造文化强市,朔州未来的转型跨越发展、未来的整个产业结构调整都会朝着预想的目标前进,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我们主要想解决一个啥问题,就是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让朔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王茂设胸有成竹地说。

分享到:
山西朔州:转型跨越征途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