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郭为:凡事尽己所能

本报记者 黄丹羽 实习生 徐盼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07日   03 版)

    郭为·微寄语

    青年对自己要有所要求,做每件事都无愧于心。在做好这一点的基础上,才能不辜负父母、师长的期待。

    年轻时,郭为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企业家”。

    郭为自小是个能读进书的人。“当时有两篇报告文学对我影响很大,一篇是写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一篇是写华罗庚的《从平原到高山》。”从那时起,郭为迷上了数学。每天清晨,当别人捧着外语书时,他却与数学书相伴。

    1978年恢复高考,郭为立志要考大学,当个知识分子。当时,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

    1988年,郭为顺利拿到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当时,硕士生还是“稀缺资源”,很多同是硕士的同学不是进了国家机关,就是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郭为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到企业里工作的话,实践性会更强。”

    权衡再三,郭为选择到柳传志的公司——联想。“当时联想规模并不大,但是柳总的企业家气质和视野对我是一种极大的吸引,我觉得跟着他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初到联想,郭为就被安排负责联想一次誓师大会的媒体联络工作。由于他工作踏实、任务完成得出色,那次活动后,公司就任命郭为担任“公关部经理”。这虽然和当时郭为希望从事的专业领域有差距,但他还是毅然接过这个重担。

    现在回想起来,郭为觉得自己的青春一直是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挑战中度过的。在联想时,郭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一句话:需求就是爱好。郭为一直坚持的,就是在每一个岗位上尽己所能。

    挑战总是应接不暇,公关部的工作正做得有声有色,他又被调去处理财务问题;财务问题刚刚解决,一纸调令又把他“发配”去了大亚湾。

    当时的大亚湾科技园工程是块非常难啃的“骨头”,而郭为对建筑业又不精通。为了尽快搞清工程情况、更好地和工程师交流,对土木一窍不通的郭为还特意买来专业书籍,学起了土木知识。

    边学习边实践。在这个工程中,郭为基本承担起了一家建筑公司所有的职能:找来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师一起讨论方案、出设计、盯施工……经过努力,郭为不仅为公司节省了30%的预算,还充分确保了施工质量,交出了一份非常令公司满意的答卷。

    虽然这些工作都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但郭为认为,这些经历对他来说,都是一笔笔难得的财富:公关部经理的工作让他学会了跟人打交道;在大亚湾的经历,让他了解了房屋建筑、装修,涉及土建等方面的问题。在郭为看来,这些经历给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跳出了理科生固有的思维方式,为他看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2000年,联想将旗下两项业务分拆,郭为接过了“单飞”的神州数码。“很感谢联想给我创造这个成为‘企业家’的机会。”至此,郭为正式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企业家”的蜕变。

    在别人看来,郭为是个成功人士。然而在郭为看来,成功是没有标准的,“其实成功是内心的一种感受。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展现最好的自己,就会感受到幸福,那就是你的成功。”

本报记者 黄丹羽 实习生 徐盼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3月07日 03 版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中外记者问
立足新起点 迈出新步伐
海霞:光鲜背后是坚守
郭为:凡事尽己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