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单霁翔在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上。
本报记者 陈剑摄
本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鑫昕 刘声 王梦婕)全国政协委员、新上任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天在全国政协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故宫将进一步扩大开放面积,为所有来故宫参观的观众做好服务。但究竟如何开放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考虑,比如怎样应对日益增长的人流压力。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拍卖门……去年,“十重门”曾令故宫博物院陷入舆论漩涡,面临前所未有的公信力挑战。今年1月11日,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十重门”后的故宫如何重获社会信任,成为摆在这位新任院长面前的严肃考卷。
在全国政协今天举行的记者会上,单霁翔对记者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回应。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有着87年历史,故宫更是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对于故宫的发展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用短期的目标来衡量。“每走一步要走得实实在在,要走得扎扎实实。”
按照故宫总体规划大纲,故宫完全修缮后的开放范围将扩大,目前为30%,2020年将扩大到60%。
但他同时表示,究竟如何开放还需要“智慧”来进行具体的考虑,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人流压力就是个问题。单霁翔说,1949年故宫的参观人数为100万,2002年达到700万,去年则高达1420万。“真不敢想象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20年将会有多少参观者。”
“我们只有一个故宫,既要为所有来故宫参观的观众做好服务,也要把故宫永恒地传给未来世代,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单霁翔说。
正因为有这样的顾虑,近年来经过修缮的一些空间还是不敢对外开放,如雨花阁、倦勤斋、三希堂等。单霁翔举例说:“三希堂只有七八平方米,进去七八个人还可以,要是进去七八十个人,那就被踏平了,就没有未来了。”
单霁翔所说的“智慧”包括:“我们也把倦勤斋、雨花阁、三希堂做成了数字故宫的一部分,通过大屏幕,观众可以自由游览这些不能进去的殿堂和场所。”
故宫还计划在2016年把红墙内的办公室搬到紫禁城红墙以外的区域,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让给观众。
“我们希望在开放和保护中找到平衡点。”单霁翔表示。
他对记者说,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一定要惠及民众,一定要让广大民众享受到文化保护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好处。只有广大群众从文化保护中得到利益才会倾心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