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3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红色共青”再谱城建新曲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09日   T04 版)

    “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诗句中所描述的就是土地肥沃的北大荒,但是由于低温寒害的天气原因,北大荒自古便是一望无垠的荒地。1955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发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北京青年杨华率先响应,高举青垦大旗,带领北京市60名青年组成新中国第一支志愿垦荒队远征北大荒,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家园。随后,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佳木斯等省市的青年志愿垦荒队接踵而至,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了青垦热潮。1985年8月,为纪念青年垦荒队开发北大荒30周年,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自为农场题写了“共青农场”的场名,从此有了“共青农场”这个响亮的美名。

    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农场,共青农场是闻名垦区内外的“红色农场”,她不仅是新中国第一个由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的农场,也是研究知识青年下乡垦荒和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祖国各地经济、文明建设日新月异,曾经的“红色农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落在了祖国建设大潮的后面。

    上下一心齐努力

    红色共青展新颜

    2011年1月5日,黑龙江农垦总局领导亲临共青农场视察,并作出“一定要建设好共青城镇,让这座红色小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指示。为了响应领导指示,落实共青小城的全新建设,共青农场以升华地域文化、突出主题特色为中心,以硬实力实现同频共振为主题,提出了“打造中国北方红色共青城”的大城建目标。农场的相关领导提出:“城镇建设不进则退,城镇发展犹如一张名片,这张名片能不能打造好,能不能给人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直接关系到农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此,他们响亮地提出,要把城镇建设摆在全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上,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全力推进。为避免千城一面、大同小异的城镇建设通病,农场把抓城建工作的重点放在继承红色文化上,定位为宜居宜业,以重功能、重环境和展示特色、彰显风格为目标,整体上突出“美、秀、雅、特”,品位和形象上体现绿色生态、文化内涵、舒适大气,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如今,当远来的客人再次踏上共青这块红色的土地时,一栋栋高耸的楼房、一条条平坦宽阔的街道,还有那绚丽壮观的文化广场、整齐划一中透露着安静舒适的住宅小区逐一映现在来宾眼中。漫步共青新城,犹如游逛在一幅城镇建设的美丽水墨长卷中。

    共青农场的变化犹如翻天覆地,从落后的荒郊小镇到现代化的北方红色新城,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放在任何地方,都不得不称之为城镇建设中的奇迹,共青农场的成功铸就了新城改造中的神话!当然“奇迹”的产生是无数共青人不懈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神话”的美名无法掩盖英明的领导决策和共青人辛勤的汗水。就在领导刚刚离开共青的那段日子里,共青农场场长苏彦山、党委书记孟庆国两人就常常组织党政一班人展开“美城工作”的大调研、大探讨,针对“如何从更高的战略角度谋划小城镇建设定位、方向和要求”的问题作出了无数的构想方案。很快,一个共青前所未有的发展思路方案摆在场长苏彦山、党委书记孟庆国的办公桌上:从“十二五”的起始年——2011年起,共青将尊重历史,定位于建设“中国北方共青城”,打造“中国北方红色名城”,争取在全国形成以“共青城”为中心的文化底蕴,让“南有江西共青城,北有垦区共青场”的美名再现祖国建设长卷中。

    至此,共青的发展有了清晰的定位。2011年年初,共青农场按照“一城、一馆、一基地、七大庄”的“1117”城镇体系开始新城建设。一城,即红色共青城,城中心将新建高品位住宅30万平方米、高标准道路1万延长米,城镇绿地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城内形成以“两轴两环”为架构、5条景观大道为基点、10里共青亮丽长街为特色的交通体系;一馆,即建成共青标志性建筑——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一基地,就是把共青打造成省级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逐步打造成全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庄,即建成体系完整、设施配套的北京庄、天津庄、哈尔滨庄、河北庄、山东庄、军垦庄、知青庄7个垦荒管理区。

    就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倾心建设“中国北方红色共青城”的号角在共青大地全面吹响;就这样,共青进入了城镇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跨越发展时期;就这样,在建设和发展中传承着“忠诚、奉献、创业、拼搏”的新时期共青垦荒精神,让“绿色北大荒,红色共青城”的宏伟规划在一步步付诸实践。

    官民协力谱新曲

    “拆迁”浓绘“鱼水情”

    在“打造中国北方红色共青城”的大城建目标的指引下,共青城同步实施了旧城改造工程。 

    由于涉及敏感的“拆迁”问题,共青农场的这次拆迁行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农场的旧城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妥善地处理好“拆迁”问题,让共青农场的领导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打好这场攻坚战,农场改变了以往拆迁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2011年2月10日,农场召开由全场干部参加的征地拆迁动员大会,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夺取攻坚战的胜利。场长苏彦山在会上号召全场干部以坚定不移的信心、敢为人先的闯劲儿、真抓实干的作风,奋战10天,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任务,全速推进征地拆迁工程。

    一语千钧,落地有声。在农场拆迁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征地拆迁工作迅速展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网站、电视台、标语、横幅大力度宣传征地拆迁政策,城建、组织、宣传、公安、畜牧、林业等部门联合办公……征地拆迁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了。在不到20天里,苏彦山主持召开拆迁协调会达10多次。农场党委书记孟庆国、党委副书记孙玉萍也亲临一线,几乎所有正科级干部、基层主要领导都参与了拆迁工作。为了把百姓的思想工作做好,切实保证被拆迁所涉及的群众们的利益,他们创新工作方法,将干部作风建设与服务百姓结合起来。用孟庆国的话说:“换位思考,真情实意关注民生,让拆迁群众得到实惠。”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拆迁过程中,人性化的拆迁场面时常令人感动。一个拆迁商店有很多库存商品无处安置,户主因此拒绝拆迁。孙玉萍就亲自上阵,四处联系,为其寻找到合适的库房;为了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副场长永川江挨家挨户走访,为无业拆迁户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愿望。拆迁五区地块弱势群体较多,农场办公室主任吴军、水务局长戴凤霞、林业局长徐维宏便自费购买物品慰问拆迁户,宣传农场拆迁政策,从生活上帮助他们,从情感上温暖他们。一首首由党员干部弹奏的为民服务曲,使拆迁拆出了干群“鱼水情”。拆迁工程已接近尾声,可是曾经住在这里的刘庭鹤每次回来都会感慨万千,他说:“拆迁队员对我就像亲人,他们充满爱心,有耐心,还细心,帮我解决了很多生活困难,原本固执的我,现在也自觉地充当起了‘中国北方红色共青城’建设的宣传员,我们衷心希望‘红色共青城’早一天建成。”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群众的利益,农场还制定了 “拆一还一”政策,仅此一项,农场为拆迁户补贴资金就达1500多万元。为了让百姓都知道农场的政策,惠民工程刚一启动,全场干部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将政策送到百姓家中,做到“政策上墙公开、签约流程公开、结算标准公开”,保证了拆迁居民的知情权。 

    就这样,共青新一届领导班子创造了共青拆迁史上的另一个奇迹——从2011年11月8日至今年2月28日,仅3个多月,共青农场完成了2.3万平方米的征地拆迁任务,涉及六大拆迁板块。可以说,这是共青新城建设所创造的又一个“神话”。

    这“神话”的谱写过程,来源于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他们将旧城改造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农场一把手挂帅,党政班子成员参加的建设领导小组,并从农场机关、管理区、居民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拆迁协调队,为公路沿线征地拆迁提供了组织保障;这“神话”来源于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动参与和经常协调。他们多次召开征地拆迁的动员大会、工作现场会、工作督战会等,为顺利拆迁打下了良好基础。

    共青城镇建设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的同时,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奏响了“城建关注民生”的主题曲。农场在全年楼房建设、旧城改造、整体搬迁、城区绿化方面实现了4个历史性超越,新建楼房79栋、15万平方米,楼房栋数、面积分别是建场以来总和的4倍、2倍;拆除场直平房306户、3.4万平方米,面积是上一年的10倍;搬迁居民点房屋1373户、11.7万平方米,面积是前两年的总和;新增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大树进城2700棵,种植花卉120万株,城镇绿化率达到35%。楼体立面改造14栋,改扩建场部路2.5公里,高标准安装路灯150余盏,河北庄全面竣工,新建学校标准化塑胶运动场1.6万平方米,教学楼、幼儿园、公安办公楼已开工建设,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农场城市面貌实现历史性巨变。

    在建设过程中,农场坚持协调联动加强管理,推进城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一项项民生举措,突出共青“为民建城”理念:建城根本就是让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为民建城,共青华丽转身!

    (应天祥 甘良河)

    AD

韩德云七年死磕官员财产申报公开
代表委员建议:宽带提速需要加快“共享”
人大代表建议设立“学术欺诈罪”
国家未曾批准生产转基因水稻
“红色共青”再谱城建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