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7次提到汽车业,其中有3次强调要“大力培育”、“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对新能源车的重视,以及对技术发展路线的关注,意味着新能源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明确的今天,一些投入较早的国内企业采取全面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致力于对传统发动机的改造,挖掘其环保和节能潜力,另一方面在混合动力车及电动车上都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以备未来之需。作为在新能源车上投入时间最早、技术掌握最全的汽车企业之一,长安汽车近年来收获颇丰。
今年2月29日,100辆长安E30纯电动出租车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示范运行,标志着长安汽车新能源车产业化“再进一城”。在这之前,长安的混合动力车已在重庆、杭州、昆明和南昌等13个城市投放,累计市场投放800多辆,行驶里程已达4000多万公里,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混合动力车到纯电动车,长安汽车凭借多年来的技术储备和安全保障能力,保证了产品能顺利实现市场化。而从目前已投入运行城市出租车司机的反馈来看,长安的新能源车在耐用性、舒适性和续航里程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准,这也为其进一步开拓私人用车市场,打下了良好的示范基础。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对长安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未来规划:将在新能源汽车上重点投资10亿元,全力推动纯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率达到20%;到2015年实现综合实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到2020年将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率达到30%,销量超过100万辆。这个发展纲领为长安汽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电动车“第一撞”彰显技术实力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由于行业本身在研发、生产、电池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电动车的安全性令人担忧。保证电动车安全舒适运行,以及在长期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是很多厂家在开发时面临的难题。
在E30纯电动出租车交付房山区之前,长安汽车公开了在天津汽研中心的电动车碰撞数据,五星安全成绩令人振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中心测试的首款电动车。在这之前,电动车碰撞测试一直较为神秘,因为包括一些跨国企业在内,都不敢完全公开数据。此次长安电动车“第一撞”,不仅体现了其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为未来整个行业收集电动车测试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样本。
在现场测试中,E30碰撞在钢墙上后,车内双气囊正常打开,车门可正常打开,驾驶室内的假人安然无恙,汽车电池完好无损,碰撞瞬间电池随即断电。经过正碰、偏置碰和侧碰数据检查后,E30综合评分达到45.71分。
据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安全碰撞总工程师赵会介绍,E30摒弃了目前纯电动车研发常用的“嫁接”方式,从整车到电驱动系统均为全新开发。E30采用全新的底盘结构、车身结构设计,针对电动车增重等特点,对底盘进行了加强和优化设计,采用高强度钢板材料比例达到30%~40%,不仅有较好的承重能力,还兼顾强度和吸能能力,二者相互融合实现平衡,最终减少对车内乘客的损伤。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告诉笔者:“在上市前,长安汽车出品的任何一款新车型,都要进行近百次的碰撞试验。不惜血本进行这样的碰撞试验,只是想对得起消费者的期待,让开长安汽车的人,有一种安全感。”
张宝林认为,长安汽车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源于其优秀的人才战略和技术积累。一方面,全球高端人才的引进,保证了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长安汽车敢于在技术上投资,如投资约1.5亿元建立了碰撞试验室,具备了精度高、集成度好的世界一流碰撞安全验证手段和能力。所以,诸如E30这样的车型,才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表示,现在各大厂家生产的电动车有一些难题:第一是质量不稳定、驾驶舒适性差、储备箱被电池占用造成车内空间较小等,这些问题长安汽车在E30上都解决了。第二是电池在0℃以下不能充电,长安汽车在E30上特别增加了热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低温充电问题。第三是带电碰撞的安全性,E30进行了多次带电碰撞测试,同时在C-NCAP获得了五星成绩,在安全上可以放心。
“长安汽车敢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运行,敢于在高原地区,在对品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出租车行业进行示范,代表了我们对自己产品有着极大的信心。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可以马上组织大量生产,最快时间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朱华荣说。
“以我为主”全面掌控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战略中,长安汽车按照“纯电动产业化、混合动力市场化、燃料电池工程化”的思路,“普及弱混、聚焦中混、提速纯电动/Plug-in、深入零部件”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2001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探索和研发的长安汽车,十年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自己始终坚持如一。这份执著的勇气,让其新能源车悄然走在行业前列。据介绍,“十五”期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上有几亿元的基础投入,“十一五”期间投入更多,并发展到了产业化阶段。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研发上的总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
2008年11月,长安汽车投入巨资建成了混合动力试验室、环境仓、电池实验室,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试验、试制需要。目前,长安汽车掌握了整车系统集成和标定匹配、一体化专用发动机设计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技术专利14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长安汽车承担国家863项目开发中度混合动力车的任务,这个课题给了长安汽车提前实现新能源车产业化的机会。目前,长安汽车已完全掌握中度混合动力的关键技术,基本突破重度混合动力技术难关,并成功绕开丰田的技术壁垒和标准封锁。
2010年8月,“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旨在有效发挥中央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中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形成合力,加快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当时,长安汽车是其“整车及电驱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今年2月24日,工信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长安汽车共有11款车型成功入选。目录中共有5款新能源汽车上榜,长安奔奔Love纯电动汽车也名列其中。
在长安汽车看来,从混合动力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展,最终实现纯电动,这个过程是不能跨越的。自主品牌如果押宝在单一的技术路径上,无疑存在很大的风险,反过来如果技术投入过于分散,则会增大企业的负担。这就必然要求自主品牌形成有重点、多层次的技术储备和发展路径规划。
据了解,长安汽车“十二五”规划新能源车整车产能为10万辆,同期生产的新能源车零部件可为25万辆车配套。到2020年,将打造3个混合动力平台、1个Plug-in动力平台、两个纯电动平台,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突破6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将达到15万辆。
首推减排目标为自主品牌争光
徐留平表示:“节能、环保技术是长安汽车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长安汽车正在研发新型发动机、新型节能环保整车及纯电动汽车,可让平均油耗在5年之内降低30%~40%,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
据了解,目前在中国经营的车企中,除长安汽车之外,只有德国大众明确提出了汽车的节能减排目标。长安汽车提出这一减排目标,不仅在自主车企中是首例,也让不少跨国企业刮目相看。
在去年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发布了“BlueCore”动力品牌战略,涵盖了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TEi、I-GDI、TC等动力提升技术和CVT、IMT、DCT、D-CVVT等先进变速箱技术。这一动力品牌堪比大众的“蓝驱”,不仅是一个高效动力技术的集合,也是一个具有明确节能路线的发展蓝图。
近年来,长安汽车在节能减排动力技术上收获颇丰,奔奔MINI搭载的发动机创造了行业节油新纪录,多款媲美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效节能发动机先后成功研发,加速了长安汽车在自主创新领域的进程。
在传统内燃机优化及清洁能源方面,长安汽车已制定并正在实施一系列技术规划。目前集成创新的智能燃烧技术,已通过国家验收,实现整车油耗降低20%以上。未来几年,长安汽车将推出百公里油耗仅为3升的超节能示范车。在“BlueCore”动力品牌战略的指引下,长安汽车将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节能减排战略。
“走出去,引进来”是长安汽车多年来在动力系统方面实施的战略布局。长安汽车先后组成了“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根据不同定位,意大利设计中心负责外部造型,日本设计中心负责总布置和内饰,并从细节上打磨完善,这两大中心把长安的汽车设计能力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底特律,长安美国研发中心专攻汽车底盘技术,包括底盘性能开发、底盘工程化设计、底盘技术研究以及底盘制造工艺研究等。
以发动机和变速器研发为主的英国研发基地,更是代表着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的最新技术水平。英国研发基地主要进行先进动力总成的概念设计,瞄准最前沿的产品,用那里的优势资源将世界顶尖的发动机技术为我所用。“BlueCore”长安动力品牌正是集长安汽车“五国九地”研发高端人才智慧,打造出的纯净、清新的动力系统,是一次技术突破与创新的集中展示。
在重庆两江新区鱼嘴基地,长安汽车将重点打造国内最大的绿色小排量发动机基地,将以先进的工艺生产技术,确保“BlueCore”长安动力品牌的工艺质量。正是响应了长安“全球平台,全球科技”战略布局,长安汽车主动融入全球平台和技术的重要举措,也为自主品牌创新实力的提升注入一剂强心针。未来,长安动力系统将真正步入世界动力体系的竞技场。
从传统动力的高效节能,到新能源的全副武装,作为国内首个提出节能减排目标的自主品牌,长安汽车无疑是一个最具标杆价值的样板。未来,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化进度的加快,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将获得更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