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两会直播室

小企业融资难从哪里突破

本报记者 林洁 刘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14日   03 版)

    中小企业仅靠自身积累,生产经营肯定受制约。周转不灵时,他们纷纷走向了民间借贷。在今年两会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话题已经被代表委员充分“解剖”。3月13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搜狐网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与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共同问诊“小企业融资难从哪里突破”。

    当前,民间投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广东为例,中小微企业成为该省投资领域的中坚力量。2011年,广东投资呈现国有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大幅增长的格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解决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压力问题,“要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二元化的信贷市场。”杨先明委员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李冬玉委员告诉记者,国家银行的强势和企业的规模不匹配,很多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征信体系等方面都有缺陷,这也使得它难以满足融资上的必要程序。

    杨先明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而银行刚好是大银行多,小银行少,从服务功能、市场结构来看,这种匹配是不合适的。

    在杨先明看来,为中小微企业或农村建立一套相适应的金融体系,需要建立普惠型的利率机制。

    杨先明说,理想的状态是,不同的银行体制,包括小银行、大银行、社区银行,可以适应不同的企业,“使得大家都有对等的机会,获得金融信贷支持”。

    政府一直希望银行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宽容”些,但事实上,资金依然难找。

    去年,李冬玉委员在陕西省民建系统对中小企业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日常经营完全靠金融机构提供的,只占企业总数的4%;靠金融机构和企业积累的,占企业数的12%;全靠企业积累的占58%;靠民间借贷和企业积累共同解决资金问题的占26%。

    李冬玉指出,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日常资金需要靠自己的积累。值得注意的是,80%以上企业的日常经营所需资金,没有通过金融渠道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可能引发一些地下钱庄的活跃。继吴英案后,去年,在广东的湛江和深圳,公安机关就打掉了几个涉案金额比较大的地下钱庄。

    既然高利率难以承受,那么,企业一旦支撑不下去,对应的就是贷款方,甚至对愿意给它支持的银行也是不小的冲击。杨先明解释说,如果这个体系不理顺了,企业就很纠结了。这在全国都有普遍性,只不过程度不一样。“如果没有体制性的解决办法,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隐患。”

    “企业的巨大需求必然有供给方,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地方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没有这个事情反而还不正常。”对吴英案,杨先明觉得,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认为,民间地下钱庄放贷是被逼出来的,政府应该剖析有关案例,应该尽快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出台,引导民间借贷正规化。

    为什么我们不把市场放开一些?为何不允许一些金融产品创新,让新的金融机构在政府的监督下发展起来呢?李冬玉一连发出几个疑问。

    她说,政府应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允许成立一些新型金融机构。这样将使民间借贷资本合法化、市场化、标准化,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中间,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把门打开了,然后让这些资金流入、有序管理。”李冬玉补充道。

    至于具体的做法,杨先明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发展社区银行,服务于当地社区,在有限范围内服务于当地社区的居民、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对信贷的需求,这种风险是可控的,“让‘草根式’的机构,服务于草根的企业,这是很好的思路”。

    在李冬玉看来,不要太过于看中小微企业的纳税额,更主要的是看它解决的就业量和对老百姓增收的作用。如果能够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这对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增加城乡老百姓的收入是很重要的。

    中小企业要突破融资难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入手?“这个问题要真正解决,还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要跟上。”李冬玉表示,国外有大量的中小银行,我国相对来讲还是少了一些。

    利率的市场化,使得利率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本身的生产管理水平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李冬玉说,利率的市场化还是要往前推进。对地方政府来说,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还有一定的空间。

    杨先明作了一个大胆的判断:以后可能会出现以纯粹的民间资本来作为全资的银行,这样的银行门会开得更大一些。他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这个问题,调整金融市场结构,让信贷市场变得更加层次分明。

本报记者 林洁 刘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3月14日 03 版

向全球影响力人才高地奋进
改革的充分必要条件更多了
转变钢铁业“傻大黑粗”面貌
云南更正公招考试专业分类错误
小企业融资难从哪里突破
海南行政审批改革:不交权,就交帽
湖北阳新县跨省“逼迁”
中国首台“HPDI发动机”面世
国开行助非公石化企业“走出去”
中华农耕文化展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