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每次向别人介绍他时都有一句固定的开场白:他是我们的“兵王”。
“兵王”名叫王忠心,年龄44,兵龄25,又黑又瘦,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作报告,稿子念得磕磕巴巴,在课堂讲授导弹理论时,却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平时不管干了多么漂亮的工作,他总说“没什么,应该的”,一提到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他却放出豪言要“说了算”。
这个“兵王”凭啥这么牛?
一个兵的本领能有多强
某年秋天,戈壁滩上风云激荡,大国长剑蓄势待发。随着发射指挥号手一声令下,导弹直穿苍穹。数分钟后,弹头准确命中目标。
庆功会上,年轻的王忠心在掌声雷动中登台领奖,让周围战友好生羡慕。此时的王忠心仅是一名从士官学校毕业刚过实习期两个月的“菜鸟”而已,资历尚浅就担任控制专业一岗号手,这在该旅尚属首例。然而,对于王忠心初次亮相就有优异的表现,一些熟识他的老战友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早已知道这个年轻人“非同凡人”。
那年初夏,还是义务兵的王忠心报名参加全军统考。别人有空就拿着书本复习备考,可他一有空就“不务正业”往导弹大厅里钻。结果,很多准备充分的战友名落孙山,他却成了“一匹黑马”,不但以高分考入二炮士官学校,而且入学前还拿下两本导弹专业上岗证书。当时,初露头角的王忠心已渐显“兵王”成色。
某年年初,该旅担负上级赋予的专项任务。经过3个月的分解、修复、技术改造和分单元测试,一枚超期服役的导弹崭露新姿,等待着最后的综合测试。不料弹体一通电,保护系统立即跳闸报警。武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闻讯而动、千里驰援,奋战3天3夜还没找到症结,而此间当学生旁观多日的王忠心却一语惊人,他根据自己多年排除故障的经验推断:导弹肯定没问题,故障应该出在测试电缆连接上。果然,大家在数以千计的电缆插头中找出故障点。此后,王忠心名声大噪。
几年前新兵下连,一名新兵的到来让王忠心所在营的领导有些“为难”。左思右想后,营领导带着这名新兵找到王忠心:这个北大高材生只有你能带了。
这名新兵起初对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矮个子班长颇不以为然。然而,两个月的朝夕相处后,新兵心悦诚服地整天缠着王忠心请教专业知识。第二年8月,这个兵担任一岗操作号手,不负众望完成实弹发射任务,宣告从北大骄子转变为导弹精兵。这个兵就是一度闻名全国的北大学子高明。而日后的“偶像派”高明在历数其军旅生涯崇拜的偶像时,班长王忠心位居首位。
那年,部队再次转型。某型导弹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系统结构上,与老型号有着天壤之别。
当时已届不惑之年的王忠心能否延续神奇?
接触新装备7个月后,王忠心再造“神话”:测试控制专业10多个岗位考核,他斩获“全优”。年底,他又以优异成绩获评基地技术尖子,成为所在部队第一个进入技术尖子人才库的士官。
前不久,上级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现场激战正酣,王忠心所在营全副武装奔跑在5公里越野的跑道上。进入最后1000米,很多战友已经体力透支、步履蹒跚,而王忠心“这把44岁的老骨头”依然像个小伙儿一样,身背行囊,肩扛步枪,步伐矫健,向着终点从容冲刺。现场看得目瞪口呆的考官们为他鼓掌,啧啧称赞这个兵了不得。
一个兵的贡献能有多大
说起王忠心的贡献,不得不提起他的“王氏学习法”。
作为专业难度系数最高的操作单元之一,导弹测控专业主要负责对导弹各单元进行综合测试,涉及教材20多本,操作仪器数十台,操作规程数千组。号手不光要熟记数百项操作、近千组参数,把8张如迷宫般的电路图的结构原理消化理解、烂熟于心,把数百个操作要领练得炉火纯青,而且还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因为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导弹控制专业是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
只有中专文化的王忠心在自学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等基础上,自创“王氏学习法”,复杂电路被他庖丁解牛般分解成若干小电路“各个击破”,又将每个小电路图与相应仪器设备相对应。如此将每步操作流程、每个工作原理、每个小电路图串线成网,使人理解起来杂而不乱、脉络清晰。此法被全旅奉为学习范本推广运用,降低了专业“准入门槛”,缩短了号手“上岗周期”。
被火箭兵誉为“剑谱”的各种导弹专业理论、操作规程的诞生,既有导弹专家的心血汗水,也有一线士兵的宝贵奉献。王忠心在这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据统计,他先后参与了《导弹概述》、《弹上仪器》、《综合控制原理》等20余本教案规程的编写修订。
“兵王”出高徒。战友都说,王忠心既是循循善诱的名师,又是苛刻无情的严师,都很愿意师承王忠心门下。翻开他的弟子名录,有“全国优秀大学生士兵”高明、“科技练兵模范”徐海波、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董慧、二炮“十大砺剑尖兵”王治基,38名“徒弟”立功受奖,11人考入军校,5人提干,6人走上旅领导岗位,近百人成长为技术尖子。
王忠心25年的军旅生涯,正值战略导弹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他已被誉为“兵王”,作为士兵军衔改革后全军首批一级军士长,“躺在床上也能睡到退休”,但王忠心没有一点儿“傲气”,因为他深知,“相对过去的武器装备,现役导弹武器我还懂得不够多,还不足以在专业领域说了算”,更没有安于现状的“惰气”,因为他感到“军事变革使命催征,哪怕是个兵,也容不得头脑里有歇脚松劲的念头”。
兵之王,绝不能浪得虚名,更不能固步自封。王忠心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名会操作、懂原理的号手,更渴望成为能把关、善“排雷”的技术尖子。于是,他研究了“不该他研究”的导弹机理,涉猎他“力所不及”的整个控制专业,使自己对本专业的所有号位操作技能和每台仪器的性能、参数、状态以及原理了如指掌,真正成为“全能型指挥员”和“说了算的兵专家”。
张荣 柏贵念 余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