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孩子看家庭

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忏悔者

心航路心理网(www.xinhanglu.com) 主持人 张丽珊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20日   11 版)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林翊的父母在预约咨询介绍孩子的情况时,表现出很大差异。

    父亲林之夫很冷静,强调女儿身上的问题完全是父母教育失当造成的,希望我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找到症结,父母改了,孩子自然就好了。母亲田文玲则忧心忡忡,说孩子有很强烈的掩饰性,在外人面前会尽力压抑自己,表现得很有礼貌,在家里却经常歇斯底里,甚至有暴力倾向。

    不久前夫妻俩请精神科医生躲在一边观察林翊发作时的表现,医生说她可能是躁狂症,建议入院治疗。“可我们真的不忍心呀……”田文玲痛哭失声。父母对孩子问题描述中的差异,是两性思维不同,表达方式不一样,还是另有暗含的问题呢?

    第一次见面,我发现林之夫很在意自己,西服笔挺,衬衣是熨烫过的,头发打理得一丝不乱;田文玲则服装款式陈旧、皮肤粗糙,头发蓬乱,显得十分苍老。

    田文玲先开口,“我们俩都特别爱小孩,恋爱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有了孩子以后,怎么让他比同龄人更幸福……”田文玲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力求“科学喂养”。林翊很聪明,对有些知识过目不忘,也有礼貌,懂忍让,走到哪里都被大家夸。

    升入高中,林翊却像变了个人,心里有话不直接说,总是让父母猜,猜不对她就暴跳如雷,说父母根本就不爱她,她是个多余的人。“当时我觉得青春期口无遮拦,过过就好了。可事实上她的状况越来越厉害。现在和她在一起时,我心惊肉跳,不知道哪句话又招惹她。”田文玲的眼泪一直在流。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她积极寻求科学的方法,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孩子却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这让她痛苦,也让她茫然。

    田文玲说话的时候,林之夫一直闭目养神,我能感觉到他是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此时,他实在忍无可忍了,逼视着妻子,“你总把自己装扮得很无辜,那你说说孩子的怪异行为由何而来?孩子本来是一张白纸,是咱们不当的教育对她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你什么时候才能有勇气承认这一点呢?”

    田文玲看看丈夫,欲言又止。

    林之夫又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最可怕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是田文玲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错了。然后他像个局外人一样语重心长地说,只有父母敢于面对自身的问题,真诚而彻底地改变自己,才是真正地爱孩子,真正地帮孩子。

    夫妻俩面对问题的态度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林之夫表面上自我改变的意愿很强,却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到妻子身上;田文玲表面上茫然而无力,实际上她是为了寻找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我能感觉到在夫妻关系中涌动着某种情绪的暗流,或许解读这种暗流是打开孩子心结的钥匙。

    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进行自查和互查是必要的,但如果陷入指责和抱怨,不但不会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还会激化家庭中的各种矛盾,使问题多元化、复杂化。林之夫表面上勇于承担责任,实际上他避重就轻,将矛头指向妻子,希望通过妻子的全面改变来帮助孩子摆脱现在的痛苦,终结目前家庭的混乱。他这种外部归因是大男子主义还是内心缺乏担当?

    父亲真是家里的精神领袖吗

    正在读大二的林翊面无表情地坐在我对面。

    “林翊,是你主动希望和心理老师交流还是父母帮你安排的?”我亲切地询问。

    “其实5年前我就提过,可我的要求永远无效,父母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林翊高一时生活在极度压抑之中,觉得自己随时都会疯掉,恳请父母帮她找个心理老师,遗憾的是他们只当耳旁风,推说每个人青春期都会想得比较多,过过就好了。

    “他们就是这么自以为是,好像对全世界的事都了如指掌。”林翊说当时她像个失足掉下悬崖的人,幸好手抓住崖壁,她大声呼救,但父母视若无睹,慢慢地,体力不支的她在绝望中松开了手,掉进深渊……现在她已经习惯了在谷底过暗无天日的生活,父母却又主观地认为她需要借助心理老师重见光明,在林翊看来这又是父母随意摆布她的证据。

    “我觉得父亲好像很了解你呢。”我希望通过借助讨论她的父母找到夫妻差异的原因。

    “他就是那个样子,好像什么都明白似的。”林翊告诉我,在家里父亲基本上是一言堂,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听父亲的,不然他就会说个没完。林之夫特别聪明,30岁就做了一家大型国企的副总,但因为过于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被排挤出局。辞职之后,他不屑于做任何具体的工作,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大事来。母亲田文玲不聪明,但很勤奋,有耐力。她的起点比丈夫低,但因为坚韧,一步一个脚印,个性又随和,目前坐到了局长的位子上。

    林之夫白天不上班,晚上就教育妻子和孩子,无论她俩说什么,他都会以一句“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开头,讲他曾经的辉煌,以及他重大事业的进展。林翊特别奇怪,爸爸的观点漏洞百出,母亲却从不反驳他,总是一脸真诚地听着。“我觉得妈妈特牛,一个人担着养家的重任,回家还要听爸爸不着边际的上课;而爸爸却总指责妈妈表面上谦虚,骨子里固执己见……”

    “这就是爱吧,你妈妈在用心呵护你爸爸的自尊。”

    “对,她也这么说。爱难道就是永远不说出真相,让自以为是的人永远自以为是下去?”

    田文玲不仅在思想上迁就丈夫,而且在物质层面也是尽力地满足他,把他打扮得光鲜无比,自己总是随便将就。

    田文玲对丈夫的感情非常微妙,她曾经在他身上有过高山仰止的感觉,也借鉴了很多丈夫在职场的经验,步步前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当丈夫退守回家之后,她呵护丈夫的感受,生怕自己的某种情绪会伤害到丈夫。而她的态度蒙蔽了丈夫,他一直误以为自己是家里的精神领袖。面对林之夫缺乏现实感的指点江山,田文玲既不敢戳穿,又不可能言听计从,于是林之夫认定妻子固执己见,缺乏自我改变的精神。这种夫妻互动模式也误导了成长中的孩子。

    在人际交往中为何搞不清自己的位置

    林翊一直觉得自己人见人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只有成年人喜欢她,同龄人却不接受她。“身在人群中,我依稀听到周围人在说话,但我根本就听不懂是什么意思,我说的话他们肯定也是听不懂的。”

    “你怎么知道他们听不懂你?”

    “如果连爸妈都听不懂自己的话,你还指望别人会有兴趣听你说,用心揣摩你说的是什么呢?”林翊忽闪着眼睛向我求证。

    林翊给我讲了几个人际交往的例子。高一寒假去一位初中好姐妹家玩儿,看到自己放大的照片悬挂在同学的卧室里,林翊被惊得天旋地转。临别时同学要送林翊一些小礼物,林翊以书包太小为由,拒绝接受,从此再也不敢和那个同学联系了。

    “你为什么不敢接受礼物,不敢与她继续联系呢?”我好奇地探问。

    “她为什么要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间里?我有什么资格接受人家对我的爱,我拿什么回报人家呢?”我告诉林翊,你把事情想严重了。同学的行为已经证明你是值得人家喜欢的,不需要什么回报。我说,一个人接受别人的爱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自己有充分的爱。

    “对呀,我根本就不爱自己,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劲。”

    进入大学,林翊特别渴望将人际关系处理好。她愿意为大家做些事情,但不知道做什么。母亲独揽家务使林翊既没有劳动的意识也没有劳动的技术,她在宿舍里成为不受欢迎的那个人。为了能给团体做点贡献,她将自己买的书送给室友,或者将一些富有哲理的经典句子和室友分享(与爸爸在家中的形象惊人地相似)。可是非常遗憾,她的热心遭到室友的厌烦和嘲笑。

    “我观察过周围人缘好的女生,她们和父母的关系都特别好,什么事情都讲给父母听,而父母又给孩子最切实可行的建议,所以她们与大家相处得游刃有余。而我只要跟妈妈说说烦恼,她只会说一句:人在做,天在看,一分厚道一分福,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爸爸则完全不靠谱儿、非主流……”

    父母的沟通模式使林翊无法准确地把握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理智上,她反感父亲的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但潜意识中她却认同父亲,不用做实事,指点一下江山,就能赢得别人的顶礼膜拜。这种理念势必造成她与同龄人的交往不那么顺畅,无法融入群体,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她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给孩子正向的力量而不是匍匐在地

    又一次引发林翊激愤情绪的是妈妈田文玲。

    妈妈为了让林翊刚刚学到的人际交往方法活学活用,也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选择了一个温馨的环境,与林翊推心置腹:“孩子,我现在特别没自信,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在单位,迫于我的职位大家都要听我的,肯定也会痛苦地做事。孩子,你跟我说,到底我哪些方面有问题?我要彻底改变,让同事们也快乐起来,轻松起来……”

    林翊当时就怒了,“你追问我这些问题,是为了让你的下属快乐起来,你替外人着想,却从不替我想。我说自己是多余的你还很委屈,难道我不是吗?”

    田文玲希望通过孩子来发现自己的问题,但对于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林翊来讲,她再一次体会到来自母亲的“轻视和放弃”。母亲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女儿的自信心,却忽略了她的内心感受。

    自从林翊升入高中出现情绪管理问题以来,父母处处迁就她。只要林翊情绪低落,林之夫就会对妻子挤眉弄眼,仿佛传递什么信息。林翊一下子觉得自己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情绪就会激愤起来,爸爸马上指责是妈妈说错话,办错事激怒了孩子。林翊对爸爸的感觉很复杂,从内心里她知道他们父女属于同一类人。林翊渴望独立,却缺乏获得独立的各种能力。

    我对她的咨询具体而系统。我请她将认为困难的事情全部列出来,并按照重要性由高到低、难易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一解决。每个人的自信都来自她处理问题的经验积累,而不是别人的喝彩。一段时间之后,林翊可以正常地应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了,心情也好了一些。

    在对林翊父母的咨询中,我明确指出,不要匍匐在孩子的脚下,父母都有成功的方面,要让孩子主动学习这些成功之处,一味地贬低自己不但不会给孩子自信,反而让孩子失去身边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的咨询难度比较大,尽管他们为了孩子的幸福渴望改变,但价值观、行为方式、交往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个咨询持续了很长时间,夫妻关系中存在很多不能触碰的点,这些点无形中成为孩子的心结。田文玲呵护亲人的方式就是放低自己,这种方式对林之夫有效是因为他已经与社会脱节了,所以他的观点无需通过外界印证。而林翊生活在群体中,有着庞大而具体的参照系,她很明白自己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自我贬低,不但不会托起孩子,反而会在他们心目中形成这样的信念:父母连自己的事情都无法做好,怎么能够引领我?而没有引领,我则无法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要始终站在背后平视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回头看看身后的父母,那鼓励的目光就是新的动力。

分享到:
万花筒
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忏悔者
我在刻意抵制自己成熟
身体特征决定如何思考?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