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3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外军透视

巨额军购衬出印度强军勃勃雄心

王鹏 王荣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3月30日   09 版)

    今年3月17日,印度公布2012-2013财年的国防预算将达到1.9万亿卢比(约合390亿美元),增幅达17.6%。其中,7950亿卢比(约合159亿美元)将用于军购。从去年年底至今,印度买战机、租军舰、射导弹,一连串“大手笔”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只庞大的南亚“战象”动作频频,意欲何为?

    全力加强军备建设是印度国策

    其实,只要研究一下印度独立后的历史,就不难理解其强军雄心。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1945年出版的《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在将来,太平洋会代替大西洋成为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要在那里发挥重要影响。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独立后的印度这种大国意识更为强烈,1949年10月,尼赫鲁在给各邦首席部长的信中声称:“全世界都公认亚洲的未来将由印度的未来决定。印度将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中心。”

    正是在这种“大印度中心论”思想的指导下,印度为了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性大国,先后发动三次印巴战争,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和尼泊尔,出兵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最终确立了在南亚的“支配”地位。

    随后,印度又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陆上战略和海洋战略。在陆上,印度奉行立足两线作战的方针,既视中国为威胁,同时,由于经历了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主要将巴基斯坦作为最现实的威胁和主要作战对手。

    在海上,印度推行的是“印度洋控制”战略。力图控制从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并防止他国染指印度洋,同时适时向南中国海延伸。

    对此,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曾经直言不讳表示,印度应在控制五大海峡的基础上,“控制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广大地区的形势”。其目的就是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内湖”。

    印度为了实现这些宏伟的战略构想,将全力加强军备建设作为长久不变的国策。在2012年刚刚过去的3个月里,印度在军备建设上的举措就令人目不暇接:1月31日,确定购买12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2月10日,在东部奥里萨邦沿海军事基地成功进行了第七次导弹拦截试验;3月11日,成功试射潜射型“K-15”弹道导弹;而在3月底或4月初,印度还将试射“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

    从长远来看,印度还将构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体系,未来将组建三支航母战斗群、建造全隐形新型护卫舰。

    出手阔绰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持续不断的大笔军购使印度军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庞大、装备最复杂的军队之一。

    而早在2010年,印度政府就宣布将在2016年前投入1100亿美元用于购买高技术武器装备。随后两年内,印度以一掷千金的豪迈先后签下一系列军购大单:先是用40亿美元购买美国10架C-17“环球霸王”运输机,之后确定以100多亿美元购买法国126架“阵风”战斗机,再以33亿美元购买俄罗斯42架苏-30MKI战斗机……一时间,“印度”成为国际军火市场最令人兴奋的字眼,各军火大国趋之若鹜。

    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分析,自2006年以来,印度已经连续五年成为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而且在未来几年内,印度仍将保持这种地位。

    印度因此称自己是一支“国际化”的军队,实际上,包括印度政府在内的明眼人都知道,这种出手阔绰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这是印度本国军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结果。印度政府自己很清楚,靠花钱买装备是买不来国防现代化的。因此,印度高额军购的同时也在竭力发展本国军工产业,先后成立了50余个实验室和39家兵工厂,直属雇员达30多万人。

    但其庞大的军工产业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如印度陆军的“阿琼”坦克,到2008年正式列装时,已历经33年的研制,其间印度军方甚至拒绝采购。又如印度空军的“光辉”战机,到2011年拿到量产许可证时,也已研制长达30年。而对于已经引进了几十年的米格-21战机,印度军工厂甚至连零部件都做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走花钱买这条路了。

    第二,这是印度军队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当前,印度大量军购的最主要原因是现役装备老旧。据统计,印军目前只有5%的武器装备符合现代化的标准,约有一半以上属于超期服役。因此,现阶段正处于大批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集中爆发期。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米格-21战机。自1964年进入印度空军服役到现在,已经明显落伍,但苦于替代机型难以入役,导致其迟迟不能退役,从而成为印空军飞行事故的主角,被誉为“寡妇制造者”和“飞行棺材”。因此,在当前已经有苏-30MKI、“光辉”战斗机,以及确定采购法国“阵风”战斗机等诸多机型可以替换的情况下,印度最终决定在两年内将剩下的米格-21全部退役。

    第三,多方军购也是为了改变进口武器装备对单一渠道的依赖现状。印度进口的武器装备,从枪械、大炮、坦克、导弹,到军舰,无所不包,几乎没有不买的。由于本国军工的不给力,对外国军工,尤其是对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形成严重依赖。

    过去,印度军队以购买苏式武器为主,装备的保养维护等均由苏联一家负责,简单快捷。但是,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不得不在独联体国家范围内到处找原厂维护,不但极其麻烦,价格还很高。吃尽苦头、花了不少冤枉钱的印度,此次正好抓住机会使本国武器采购实现多元化,以改变武器进口渠道过度单一的现象。

    然而,军购也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确实可以迅速提高军事实力。但长远看,则是在关键技术上更加受制于人,进一步限制了本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印度以这样的思想指导军队建设,换来的是“两高”,一是高消费,二是高事故率。

    高消费,即武器单纯依赖外购的投入是持续性的和高代价的。如印度2004年向俄罗斯购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预定交付时间是2008年。但最后,不光交付时间推迟了4年,印度购买的实际价格也几乎涨了一倍,而改装的费用更是从9.47亿美元增长到23亿美元。

    高事故率则是历史教训的延续。印度空军的事故率几乎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仅米格-21就摔掉了近200架,死亡飞行员100余人。如果过去还能把责任推给米格-21严重老化的话,那么此后发生在米格-27、苏-30MKI等先进战机上的一系列事故,则只能说明是过度依赖进口武器带来的巨大副作用。

    今年3月22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在有关印度空军飞行事故作出的书面答复中称:“从2008年到2012年3月,一共有33架飞机失事,包括1架美洲虎攻击机、两架幻影2000战斗机、3架苏-30MKI战斗机、27架米格系列战斗机。”关于坠机事故原因,安东尼说:“绝大多数事故都是人为失误和技术故障导致的。”对进口装备的不熟悉和保障难度大是根本原因。

    此外,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装备体系,不但技术标准不统一,运用方式也不同,要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作战能力,难度极大。印度要将它们完全消化,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

    媒体渲染夸大中印矛盾与分歧

    那么,印度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搞军备建设?从近些年印度一些媒体炒作的“中国威胁论”中似乎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为了让印度买更多、更先进、更昂贵的武器,一些西方媒体有意夸大中印之间的矛盾与分歧,给印度政府灌输“危机意识”。

    如2010年9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印度在军队现代化方面落后于中国,并让印度一些军官对印中两国之间国防实力的差距日益扩大表达了担忧。

    2011年11月2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以“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平静局势正在逐渐消失吗”为题,渲染中印边境地区的紧张关系。

    西方媒体的这类报道比比皆是,且基本上都以印度“弱势”、中国“强势”为基调。而对印度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以至于2011年年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的2011年“十大被忽略的新闻”第一名就是印度扩军。

    印度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忠实的军火贸易伙伴,所购军事装备大多来自俄罗斯。

    印度的强军计划让美国军火企业看到了商机。同时,“9·11”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发现了印度的价值所在,打着反恐战争的旗号,争相加强与印度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抵消俄罗斯的影响,抢夺俄罗斯对印度的军售份额,更可以使其作为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因此,早在2010年6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表示,美印关系将成为21世纪“决定性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一下成了国际舞台上的“香饽饽”,谁都想与其拉关系,卖先进武器装备自然不在话下。虽然印度军队装备的是“万国牌”,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买来的都是好东西。印度也希望抓住这样一个绝好时机,将一流的装备尽收囊中。

    中印合作共赢才是必由之路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印度及其相关国家客观上需要中印之间在表面上显现出这样一种持久而尖锐的矛盾,以便为各自的利益服务。而这种矛盾何时爆发、爆不爆发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印度政府内的有识之士很清楚,不论国内某些人叫嚣得再响亮,还是国际上别有用心之人渲染得再严重,中印之间的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两国人民自己。为此,两国高层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因为本国媒体报道中印关系失实的问题,印度的国防部长和外长都曾站出来从正面予以回应过。

    今年1月16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赴印度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五次会晤之际,在《印度教徒报》发表文章表示,“世界有足够中印两国共同发展的空间与合作共赢的领域。中印两大邻国25亿人民应携起手来,抓住历史机遇,同心协力发展友谊与合作,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造福于全人类。”

    3月2日,印度总理辛格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时也强调,“印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印中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国共同发展,也有足够空间供两国合作。”

    正因为有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有理由相信,中国与印度的未来,将是求同存异的合作而不是对抗,是互惠互利的共赢而不是零和。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

王鹏 王荣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3月30日 09 版

巨额军购衬出印度强军勃勃雄心
让每一位官兵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枪杀平民为美军体面撤出阿富汗增加不体面因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