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咨询电话,让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王村镇青年农民王成民“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
37岁的王成民在当地办了一个石头加工厂,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想申请一笔小额贷款,但不知道怎么办理。猛然间,他想起团陕西省委在网上公布的联系方式,于是“小心翼翼地”拨通了团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的电话。
“接到王成民的电话,我按照‘四公开’工作规范,记录了来电详情,并立即与团渭南市委、团合阳县委联系,详细了解了当地小额贷款申请流程及优惠政策,并让团合阳县委联系王成民给他详细解答。”团陕西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干部贺翔说。
贺翔所说的“工作规范”,是指团陕西省委下发的《“四公开”联系青年工作规范》。3月22日,团陕西省委在其官方微博“@三秦青年-陕西共青团”和官方网站公布了这个规范文件,还有机关所有65名干部的4项信息,即每个人的手机号码、实名微博、办公室房间号和电子邮箱。
今年初,陕西省委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的“三问三解”活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陕西省委专门研究落实,根据团组织工作实际,提出在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中开展“四进三问三解”活动,通过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问计于基层、问需于青年、问知于实践,达到解青年忧、解青年怨、解青年困的目的。他们始终坚持在思想上为民利民、在工作上惠民富民、在作风上亲民爱民,认真落实规定下基层时间、联系青年长效机制、应用新媒体联系青年手段、开通联系服务青年直通车项目、创造性开展工作激励制度,取得了通过四进“查实情”、通过三问“知民意”、通过三解“办实事”、通过活动“促发展”的效果。
“服务青年首先要联系青年,‘四公开’是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要求的有益探索,也是密切联系青年的有益尝试和重要路径,对于锻炼团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说,团省委党组几位同志率先公布了个人信息。
李豫琦的个人信息公开后,不断收到青年发来的电子邮件,对每一封电子邮件,他都认真回复。
一位青年发来邮件称想贷款创业,希望得到团组织的帮助。李豫琦当即回复:“你好,作为一个青年,有创业的想法很好。为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团省委联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及有关金融机构,借助政策,在青年创业者中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团组织为服务创业青年,按分工承担前期初审和推荐环节有关工作,你也可以直接与当地团委联系咨询。大致的流程是:创业青年向当地团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交项目,由团组织初审后推荐到当地人社部门审核,之后交金融机构办理贷款,贷款发放后由财政部门办理贴息。”
“青年有困难,请找团组织”,正在成为团陕西省委开展“四公开”为青年排忧解难的一个响亮口号。青年遇到各种难题,都可以打电话或发微博给团陕西省委相关部门,团干部会尽力帮青年解决。
3月26日17时许,团陕西省委办公室干部陈晓华接到山东省青岛市全国残疾人扶贫帮困热线主持人、负责人宫晓丽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称安康市汉滨区河西镇张杜村3组残疾人青年张万鑫给她打去求助电话,因瘫痪在床,家庭贫困,张万鑫现急需一辆轮椅。宫晓丽在求助其他部门无果的情况下,打电话到团陕西省委,寻求帮助。
陈晓华立即记录详情,同时迅速与陕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乌钢取得联系。3月27日上午,他们在陕西青少年公益微博上发博文呼吁爱心人士帮助张万鑫,完成他小小的愿望。微博发出后,得到了积极回应。
“现在已有两名爱心人士表示愿意为张万鑫购买轮椅出一份力。我们也责成团安康市汉滨区委核实张万鑫相关情况,争取早日用善款购买轮椅送到张万鑫身边。”陈晓华说。
为保证“四公开”取得实效,“工作规范”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团干部公开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邮箱、微博要及时查看,对青年提出的疑问和诉求,须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每名专职团干部每年至少要接待50名青年。
3月23日,贺翔致电王成民,得知王成民已经得到团合阳县委的详细解答,按照程序向团县委提出了小额贷款的申请。3月27日,贺翔又致电王成民,得知他的申请已通过团委贷款审查,并被推荐至县扶贫办等待贴息审查。为了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合阳县扶贫办专门拿出一笔资金用于贴息贷款,当地青年需要通过团县委进行申请。“过两天,王成民就可以得到10万元的贴息贷款了。”贺翔对王成民贷款的进度“了如指掌”。
“‘四公开’后是否感觉更忙了?”记者问贺翔。贺翔说:“工作量增大是必然的,但通过为青年提供服务,让我们实实在在联系到了青年,团的工作也从走‘近’青年变为走‘进’青年,心里感觉更踏实了。”
“公布团省委机关所有干部个人信息是‘四公开’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所有专职团干部都要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上公布个人信息,以便为全省青年服务。”李豫琦说,“这涉及到全省7908名专职团干部。”
本报记者 任彦宾 通讯员 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