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慎终追远祭先祖 感恩图报慰英魂

新华社记者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04日   02 版)

    4月3日,武警官兵在云南大田箐大桥桥墩下宣誓。当天,担负云南省禄丰县成昆铁路大田箐大桥守卫任务的武警云南总队某中队的官兵来到该桥7号桥墩,开展祭奠活动,悼念一位在40余年前修建7号桥墩时因公殉职的年轻战士。

    郝亚鑫摄(新华社发)

    4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近千名青少年在双塔烈士陵园参加了由团山西省委、团太原市委举行的“缅怀先烈遗志 弘扬君宇精神”清明祭扫活动,共同缅怀革命先烈高君宇。王爱民摄

    清明又至,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记者注意到,人们追思先人的理念和形式也在悄然改变,“献花表哀思”等“绿色祭扫”正渐入人心,一些人性化配套措施更是助推了这一风气。

    祭奠先烈 形式丰富

    清明节期间,全国数百家殡葬服务机构推出网上公墓服务活动和“家庭追思会”、“代客祭奠”等方式,为公众增加了新的祭奠选择,使慎终追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南京东郊抗日航空烈士陵园内,一枝枝白菊静静地躺在抗日英雄高志航铜像的脚下;抗日航空烈士公墓高耸的纪念碑旁,一个个花篮寄托着人们的哀思和崇敬。

    清明节时,记者在南京多个烈士陵园采访时看到,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集体凭吊烈士的场面比比皆是。部分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丰富的祭奠形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缅怀先烈。

    “今天来这里的人比平常多了不少,我们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参观了纪念馆,感触很深。我们也想让孩子早点接受爱国教育。”3日上午,南京市民王文一家三口骑车来到抗日航空烈士陵园,凭吊抗日航空烈士。当天,还有四辆大巴满载着某学校的学生前来集体凭吊烈士。

    南京举办的多场公祭先烈集体活动让更多人士加入到缅怀先烈的大军中。4月2日,南京市各界人士400多人在抗日航空烈士陵园举行了集体祭奠仪式。“作为青年一代,要以英烈为榜样,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南京13中的一位周姓同学在仪式上说。

    “绿色祭扫”渐入人心

    4月3日,南京南郊雨花台功德园公墓内,大多数墓碑前放着各色鲜花。“家里的老人还是习惯烧纸钱,被我们做通了工作,最终同意改用献花的方式来寄托哀思。”南京市民王宁说。

    “3月10日以来,双休日和假日平均每天有3万人左右前来,其中80%采用的是鲜花祭扫。”雨花台功德园办公室主任陈振洪介绍,为了普及“绿色祭扫”,从2003年以来,雨花台功德园就开始免费提供部分鲜花,供市民兑换带来的烟花爆竹和纸钱。今年,公墓禁止燃放鞭炮,同时拿出一部分经费,对于不愿兑换鲜花的市民,直接回购其带来的鞭炮。

    清明节前夕,南京市各区县民政部门组织了53场社区公祭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祭扫,缅怀英烈、感悟生命。“网络墓园”、“微博清明”等新兴的清明祭扫方式也开始受到关注。

    万人踏青 缅怀国父

    这个清明,位于南京东郊的中山陵景区迎来了众多前来踏青的南京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相聚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已经成为许多人清明假期的选择。

    3日,络绎不绝的游人清晨起就开始陆续前往中山陵。记者看到,在登山的队伍中,既有祖孙三代的一家人,也有甜蜜恩爱的情侣;既有成熟稳重的都市白领,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学生。

    在陵墓入口处的花岗石牌坊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大字。许多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来自江苏盐城的9岁的小朋友王浩宇一直调皮地蹦蹦跳跳,但在拍照时,他的神情却格外严肃。王浩宇的父亲王雪峰说:“这次带着孩子来中山陵,既是春游,也是对他进行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山陵祭堂内,前来谒陵的人们围绕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环行一周并敬献菊花,表达对孙中山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中山陵园管理局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张超介绍说,平时每天来谒陵的大概在3万人次,而3日半天就已经超过5万人次了。

    中山陵祭堂前的392级台阶上,聚满了前来谒陵的游人,许多人参观过祭堂后依然久久不愿离去。

    慎终追远 倡导文明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近年来,一些地方提倡“绿色殡葬”等文明殡葬理念,如祭奠活动不设祭品或者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祭奠用品,而以敬献鲜花、植树栽花种草、培土浇水和整饰环境为主要内容。但是,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殡葬观念和陈规陋习仍有较大市场,也为一些殡葬服务商蓄意、非法敛财提供了温床。

    变革不文明殡葬观念,树立文明的殡葬理念,首先需要对人们进行教化引导。比如说增强人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以道德的力量推动殡葬改良,也可以从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提升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着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环境价值观。

    同时,应当提供更多样、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更加人性化的祭奠方式,供人们选择。比如加强祭扫网站建设,提倡“居家祭扫”、“社区公祭”等方式,丰富祭扫内容,使祭扫形式更加侧重于排解人们的悲痛,疏导人们在失去亲人后的心理积郁,为人们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和倾诉途径,慰藉心灵、满足精神需求。

    推进现代殡葬理念,还需要尽快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对殡葬方式依法进行规范,推进文明殡葬方式社会化管理。比如,通过政策扶持推广火化,实现遗体和骨灰的无害化处理,倡导对骨灰进行树葬、花葬、草坪葬、撒散等多样化处理方式,使殡葬行为既能表达人们对逝者的追思,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报综合新华社报道)

博鳌论坛聚焦民企融资难
杭州街头出现“杜甫很忙”广告
不离不弃,阳光照亮爱情
台州:“喜羊羊灰太狼”街头宣传消防
雷锋,没有走远
清明如“春运”
高铁受热捧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发布
广州五百学生当“清明义工”
为了春花的微笑
同心社集结 自组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