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找矿功勋队伍。54年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始终坚守信仰高地,从未间断找矿。
为了寻宝探矿,他们步履艰难地走在荆棘路上,把青春留在了荒无人烟的群山深处,为我国地质找矿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地质人的时代赞歌。
这就是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去年9月,他们被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委分别授予“全国模范地质队”和“地勘先锋”荣誉称号。
背着馒头出去,背着石头回来
每天天还没亮,陈升立就背着地质包上路了,军绿色的地质包里是不能少的“老三样”:罗盘、放大镜、地质锤。
“包里还放着几个馒头,就着几口山里的泉水,就是中饭。”陈升立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背着馒头出去,背着石头回来。
陈升立是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一分队队长。他做的是地质调查,矿区基本无路,但每天必须依照规定的观察路线采样,“线到哪人就必须得到哪,没有路就只能自己披荆斩棘,用柴刀砍开灌木丛。”陈升立说,有些地方灌木和杂草长得太密了,走50多米得半个小时。
从1992年进入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开始,今年43岁的陈升立就一直在丽水地区从事野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与陈升立一样,爬山、勘测是每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每天的必修课。爬山、钻洞、取样、分析……每天单调而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质工作是一项脑力和体力并重的工作,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徐村铅锌多金属普查项目位于龙泉、遂昌、松阳三县(市)交界处,地处仙霞岭山脉中段,单面山众多,山体高度落差大,村庄少,交通非常不便。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800米以上,矿区内高山纵横,群山连绵。
要找到藏于大山深处的第七地质大队建德周家坞矿区项目部,很不容易。离开交通干道,还有40公里的山路。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弯道就有几百个。
行走在荒山野岭,攀爬在悬崖峭壁。地质队员从早到晚,带着馒头和咸菜,长年累月待在深山里,记录岩石岩性,观察断层、裂隙,寻找矿藏的踪迹。
天堂矿区坐落在大山深处的遂昌县云峰镇白沙村。地质队员姚丽平说,这里本没有上山的路,矿区的3条勘探线路,都是他和地质队员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七大队54岁的老队员程陈华已经干了33年的地质工作。他告诉记者,在毫无路径可走的高山上爬1米,相当于平地步行上百米所付出的力气。他们有时一天要翻越几座相对高差达几百米的山头。饿了,吃点馒头;渴了,喝几口凉开水。
“漫漫长夜,最难熬的还是寂寞和孤独”
地质人常年在野外作业、生活,他们经常自嘲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细看是找矿的。”
一分队负责的项目位于丽水市遂昌葛坪村,队员们把一个废弃的小学校舍简单打扫了一下当宿舍。
两个啤酒箱上放条木板就是凳子,房间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白炽灯,炒盘青菜就是一餐。栏杆上晾着沾满机油和泥土的工作服,木板床下垫的是厚厚的稻草,房里房外满是矿石样本。在山里已经待了10多年的队员王岳勇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泥土墙还能挡风,比帐篷强”。
队员们没有周末的概念,只有春节才有几天假。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身体和精神都是考验。
这些,在地质队员眼里,都不算什么,真正让他们难熬的,是无边的寂寞与孤独。
在野外分队,看守仓库和水泵的工人都是单独工作,在半山腰用塑料布和几根木棍搭起一个简易的棚子,就是他们上班的地方。棚子既不遮风,也不挡雨。
“白天,一个人守在棚子里,抬头是山,低头是山,左看右看还是山。”队员王宽弟从事地质工作已有35个年头。他说,有时太孤独了,就自言自语,一只飞过的鸟,一朵飘过的云,都可以让他们惊喜一阵。晚上,山野漆黑一片,越安静,越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睡不着,就想家、想老婆、想孩子。”
80后青年张爱平说,他们的项目都在深山里,晚上一般借宿在山下的人家。每天天没亮出门,山上没个说话的人,等回来老乡已经睡了。山里没有信号,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想找个人聊天、喝酒都没有。
“几乎每个晚上,村里就只有我一盏灯是亮着的,那种无边的寂寞让人很压抑、很难受。”他说,有一次,他实在受不了,便跑到山顶狂喊一通。
28岁的陕西小伙党晓亮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说,刚到七大队,被安排到庆元县杨楼铅锌矿区,没有电视,手机不通,就是收音机也收不到台。“想要聊天,只能对着大山和石头喊。”最难受的时候,就写日记,写下一些心情,写下励志的句子,还会抄写一些山水田园诗,“想从这些美丽的诗歌中找到一些对大山的热爱”。
队员陈小荣则会摸黑花两个小时爬到最近的山顶上,躺着数星星,借着山顶微弱的信号给远方的女朋友打个电话。这就是他一天最大的娱乐了。
唤醒沉睡的宝藏
不熟悉地质工作的人可能并不清楚,要找到一个大型矿床,平均需19年,而找到大型矿床的几率仅有1%,找到中型矿床的几率只有5%。
背后则是无数次的跋山涉水。为了查清建德周家坞矿区,项目组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在12.6平方公里的矿区设置了3000个取样点。队员们用双脚在崇山峻岭中走遍每一个点,没路就自己开路,背回的岩样、土样就有好几吨。
七大队三分队队长金乾泰说,在浙江这个资源贫乏的省份,要找到大矿不容易。即使付出很多,也不一定找得到矿。地下世界永远是个未知数,采样位置偏一点,或者钻孔偏一点,可能就错过了。一次次打孔,把岩芯提上来,再去化验里面的成份,这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1958年成立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足迹踏遍了浙江的山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54年来,七大队在浙西南地区发现矿种57个,探明储量矿种26个,找到13处大矿床、20余处中型矿床,探明资源储量的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
七大队探明的一批大中型矿床中,遂昌金矿是浙江省最大的金矿,被誉为“江南第一大金矿”;缙云沸石矿是全国最大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沸石矿;钼矿是我国四大产地之一;萤石矿产量名列浙江省第一;龙泉市乌岙铅锌矿,探明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
七大队先后获“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18年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去年7月1日,大队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全国地勘单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