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5名渔民被帕劳警方扣押,其中1人遭击毙事件,近日引起广泛关注。4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因中国与帕劳未建立外交关系,代管帕劳事务的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同日,两位特派人员即抵达帕劳,敦促帕方公正、妥善处理此事。
随着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和经商的显著“升温”,“若在非邦交国遇险怎么办”,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江国青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公民若是在非邦交国遇险,一般会由‘代管’使馆负责协调。是否建立正式的双边外交关系,一般不会影响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江国青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共有20余个“非邦交国”,大多为大洋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小国。
“但是,我国外交制度对这些非邦交国‘没留空白’:在官方层面,一般由邻近的驻邦交国使馆‘代管’,以保证遇有临时性突发情况时,不留死角;在民间层面,中国商会等一些驻当地的经贸代表机构,也会发挥联系、沟通的作用。”他说。
据江国青教授介绍,在这套“官民齐下”的制度下,若中国公民进入非邦交国“遇险”,不必担心举目无援。
“如果中国公民在非邦交国遇险,可以动用即时通讯手段,向所属的当地外事部门求助。接到求助的地方外事部门,会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向上汇报。如中央外交机构认为有必要,会第一时间指令这个非邦交国的‘代管’使馆,与遇险国进行官方接触。”他向记者表示,“‘代管’使馆针对此类危机情况,一般会按照有关内部规章和预案采取措施,保证介入的及时性。”
“代管”使馆与非邦交国进行官方接触,有效性是否打折扣?江国青教授认为不必担心。
“虽然双方没有正式的双边外交关系条约,但作为联合国成员国,根据国际外交惯例,对方有义务配合我们进行救助、调查和通报工作。任何理性的国家,都不会违反这一惯例。”他告诉记者,虽然在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通过使馆接触会更为便利,“但不影响在特殊情况下,中国与一个非邦交国,以官方身份进行外交接触的有效性。”
此外,如在非邦交国遇险,直接向当地的华人经贸代表机构、友好社团求助,也会起到作用。“这些机构处理险情会相对灵活,但权威性要相对差一些。”
据悉,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保护海外国民的安全。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在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生活的中国公民、港澳台同胞,依然是我们中国外交部提供领事保护的对象。”
本报北京4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