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彭美君的几名高中同学专程从广东赶到广西横县探望她,陪她谈心,帮她按摩,用关爱帮她减轻痛苦。
本报记者 谢洋摄
被肝癌折磨半年多以后,21岁的彭美君依旧微笑着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
4月5日下午,在广西南宁市横县人民医院的特护病床上,彭美君鼻内插着氧气管,细细的手臂上扎着输液点滴,凸出的锁骨旁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由于肝腹水,她的腹部高高隆起。“长这么大,我从没见她这么瘦过。”特意从广东赶来探望她的高中同学李裕萍略带哭腔地说。
相邻的病床上,彭美君的母亲蒙丽娟右手托着头,和衣蜷睡着。这些日子她实在太累了,每当美君病痛发作时,她整晚不能睡,握紧女儿的手一刻不敢松开。
蒙丽娟是彭美君的养母,在美君两个月大时抱养了她。从横县校椅镇嫁到广东省化州市后,蒙丽娟一直在广东生活,由于没有正式工作,她一直靠打零工谋生,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贫,却也过得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去年10月,美君突然觉得身体很疲惫,做什么事都没有精神,谁知道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肝癌。”蒙丽娟说,看到诊断结果时她整个人都懵了,从前那么阳光、健康的女儿怎么会突然患上绝症呢?随后,她带着美君辗转到广州的几家大医院复诊,医生检查后告诉她,美君所患肝癌已到晚期,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蒙丽娟还记得,听到这个诊断结果时,美君平静得有些出人意料。女儿入院化疗半个月后,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建议她带女儿回家休养。不想放弃希望的蒙丽娟带着女儿四处求医,那些日子里,美君依旧带着一大堆书在身边,有空了就看看书或是跟母亲聊天,但她们从不聊病情,好像这些不幸从没发生过一样。
在高中同学庞海源的印象中,美君是个喜欢看书、性格开朗的人。中学时,他经常找美君借书,他记得美君读过的文学名著很多,而且每本书都保存得崭新崭新的。有一次,他把一本《读者》杂志的内页不小心弄皱了,还书时美君生气了好几天,但没过多久,大家再见面时,耳边会响起美君爽朗的笑声。
“几个月来,美君就掉过一次眼泪。”蒙丽娟说,2011年12月,由于治疗不见成效,美君提出想回广西横县老家“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等待奇迹的出现”。按当地农村的风俗,重症病人不能住在家里,她的舅舅在一片砍收完的甘蔗地里帮母女搭建了一间小小的临时瓦棚。瓦棚内没水没电,也不通风,风吹动石棉瓦的响声和夜里来回跑动的老鼠吵得人难以入眠。随着病情不断恶化,美君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吃饭也没有胃口。有一天她突然说想吃妈妈种的青菜,蒙丽娟就托弟弟到镇上买了菜籽,在棚屋边的一块地种下。看到这一幕,美君落泪了,她说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妈妈。
在蒙丽娟看来,美君从小就是个坚强懂事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获得各种荣誉。因为喜欢音乐,2009年她考上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在美君的行李中,珍藏着一张她刚刚获得的2010-2011学年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的荣誉证书。
3月27日,在那间简陋的棚屋里,美君吃力地撑起身体,用颤抖的手在眼角膜捐献申请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反正已经到最后的时候了,我长这么大还没有为社会贡献过,就做最后一件事吧。”美君喘着气,用微弱的声音说出捐献的理由时,身旁的母亲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她最疼爱的女儿还没谈过恋爱,还没好好享受人生,就要匆匆地和她离别了。
当地政府部门和爱心人士得知彭美君的遭遇后,帮她协调免费入院治疗。3月30日晚,在县民政和卫生部门的帮助下,彭美君被转入横县人民医院接受救治。蒙丽娟希望,等美君捐出眼角膜之后,她能够知道移植给了谁,“谁在替美君继续看这个世界”。
本报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