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旭彬走出井冈山大学的校门,放弃了一条通往大城市的路,选择回家乡做一名村官——通过考试,他成为山西省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党支部副书记。
有人想不明白,“这孩子怎么大学毕业后又回农村了?”面对非议,高旭彬知道自己没有走错路,“我在农村可以干一番事业,农村有我施展才华的空间。”
初到东马峪村,他也看到村民不信任的眼神,“没人把自己当回事”。可是,高旭东把自己当做村里人,一有机会就主动跟村民聊天。没多久,他就跟村民打成一片,渐渐了解了村里的情况。
东马峪村跑运输的村民比较多,但却存在各自为战、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问题。他曾亲眼见过两个村民因为争揽一趟运输的活儿差点打起来。
发现问题后,高旭彬动起了脑筋:“如果成立一个运输队或者运输合作社,把大家团结起来,这种现象不就不存在了吗?”
对于这个提议,有人“冷言冷语”,有人“冷淡敷衍”。尽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高旭彬还是自费组织村民去外地参观,让村民看到运输合作社的好处。
合作社成立后,高旭彬又马不停蹄地做宣传、贴广告、跑市场。渐渐地,村民的业务多了起来,一年下来,每辆车增收了1000多元。有人开始对高旭彬啧啧称赞:“这个大学生村官有头脑、能吃苦,我们服气。”
之后,他把村里原来卖不上价的葡萄包装后高价卖到超市,又把原来以发布运输信息为生的村民组织起来搞了个停车场,还开起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这样的工作让高旭彬名声在外。很多邻村的人都知道“东马峪村有个能干的大学生村官”。
2008年年底,农村“两委”换届,乡党委推荐才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高旭彬参选圪垛儿村党支部书记。没怎么准备的高旭彬没有想到,自己竟全票当选。
从乡干部和村民的口中,高旭彬了解了这个村庄对于自己的希望,“圪垛儿村属于深山村,特别贫穷。村民希望有人能带领他们致富。”
当他真正成为这个村的头儿时,看到的情况则更为“惨淡”,“水利设备丢失,村民种地靠天吃饭,吃水要用扁担去挑,村里的账上只有25块钱……”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高旭彬写出《马峪乡圪垛儿村农田灌溉设施可行性报告》,并带着这份报告一趟趟地找水利局,落实了水泵、电机和输水管。
在这个大工程中,高旭彬不放弃任何争取财力和物力的机会。
在一次偶遇县委书记时,他冲上前去向书记说明村里的情况,解决了村里安装变压器和维修空心坝的资金。高压电线杆用车运不到山里,高旭彬和村民硬是用肩挑人扛的方式,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在圪垛儿村,高旭彬的“辉煌战绩”不止于此。
他为村里安装了水泵,结束了村民挑水喝的历史;他为村里争取到资金,带领村民把通往葡萄地的3.4公里崎岖山路修成了平坦的砂石路;他在村里成立了锦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还给村里建起了卫生所、健身广场、农家书屋……
相较于争取资金或者修建基础设施,这名年轻的村官更愿意带给这个村子一种发展思路,“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里了,他们仍然能很好地发展下去。”
微寄语
大学生村官,只有坚定信念才不会走偏路,只有拜农民为师才能做真正的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本领才不会恐慌,只有创业富民才能融入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