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7点,杨帆走出办公室,到同一楼层拐角的咖啡馆,去参加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为创业者举办的创业沙龙。
3年来浙大科技园的创业沙龙已经举办了120期。杨帆从浙大博士毕业后,进入科技园创业,在这个平台上,杨帆结识了创业园内许多优秀的团队,他的创业公司“励贝电液”也已经从初创时的5个人发展到了30多人。今年他们计划实现销售额1500万元,第一季度目标已经达到。杨帆刚租下位于余杭区的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今年,他的公司完成了孵化阶段,将从最开始创业的浙大科技园远航。
作为依托浙江大学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浙大科技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孵化器。看到励贝电液这样的优秀公司要离开,浙大科技园於晓老师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点舍不得,但更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高兴”。
在浙大科技园,於晓和金水棠两位老师是直接和大学生企业打交道的。园内大学生创业企业,差不多从办理工商登记开始,就得到他们的各种帮助和支持。2007年,大学生李响创办了杭州瑞弗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低视力辅助器具的研发和销售。在科技园的帮助下,公司先后申请并获得了杭州市创业种子资金20万元人民币,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80万元。也是在科技园的大力推荐下,杭州市高科技担保公司为他们进行了担保贷款,并引入民营企业投资1400万元。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学毕业生陈博创办的杭州乐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网络游戏业务。该公司已从2008年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350人,年销售收入近两亿元,成为西湖区的重点扶持企业和纳税大户。
浙大科技园管委会主任葛朝阳说:“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推出四项举措、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称之为‘12345’,这也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1”即坚持1条主线,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平台优势、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2”即面向两个层次,面向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下同)、大学毕业生;“3”即支持3种形式,支持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和自主创业三种形式;“4”即推出4项举措,“园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园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园政合作”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园内合作”创建支撑交流平台;“5”即落实项目、场地、资金、导师、培训5项重点工作。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浙大科技园在园内孵化场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5000平方米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用房。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落实政府出台的房租补贴政策,对入驻园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项目申报培训、企业经营培训和投融资对接服务,辅导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
2008年,浙大科技园通过整合资源,与西湖区人民政府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园区创业文化,创造创业氛围,开办创业沙龙,提供各类创业服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应,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逐年增多。到目前累计入驻浙大科技园的大学生创业企业250多家,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2000多人,有力促进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浙大科技园建园11年来,在科技部、教育部和浙江省、杭州市等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累计创办科技孵化企业560多家,培育毕业企业250多家。浙大科技园曾在2007年培育了中国第一家在泛欧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莱昂国际。2005年以50万元注册资本在浙大科技园开始创业的斯凯网络,也于2010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MOBI),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日前,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公布了2011年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核和考评结果,浙大科技园在全国86家科技园中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总分排名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