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某一天,湖北郧西县某中学教导主任的儿子问妈妈:那些资教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生吗?当这名高中生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皱起了眉头,说:“大学生还来这里?那打死我也不考大学。”
学校5名资教生听到了这番话,当天中午,他们都没有吃饭。
在那名高中生看来,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很不光彩。实际上,很多资教生都遭遇过误解或轻视,有的还被农民或出租车司机嘲笑过,“认为我们读了大学也不过如此,挣的钱还没有打工的多”。 “你为什么去农村教书?”这是资教生几乎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资教。在这个群体中,农村生源占据了大多数。
“我要站出来讲,情况不是这样,我们随时可以找到好工作。”浠水县马垅中学的郭勇说。他在湖北大学的专业是社会体育,曾担任过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射箭裁判,上海和广州的几家健身俱乐部曾多次邀请他去做教练。而他的妻子则放弃了在黄石一家银行工作的机会,追随他而来。
“面对误解,我们只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郧西县的一位资教老师说,“我们在乡下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引导。”据了解,这个群体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农村成家立业。
在许多资教老师看来,他们是一个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团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带着爱心、青春、激情和信念,来到了农村”。一些已经离开学校的人,也因“资教生”的称谓而自豪。
记者采访了几十名资教生,归纳出以下几个选择资教的原因。
原因一:农村更需要我们,在那里能够有所作为
武汉人余维熙,是家中的独生子,2007年从湖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来到蕲春县孙冲中学资教。他已在当地结婚。
“年轻人要有点抱负。”他解释说,“我选择到农村做教师,不是为了钱和地位,而是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城市有它的好处,但农村更需要我们。”他认为,基层很有希望,因为国家很重视,发展应该会越来越好。
很多人抱有类似的想法。史文文在2009年开始资教,服务期未满,便在县教育局的推荐下,成为一名副乡长,目前,她是郧西县监察局副局长。“我觉得在基层有更广阔的空间。”她说,有些大学毕业生即使过蜗居的日子,也只愿待在城市,看那里的灯红酒绿,“他们没有信仰”。
张恋是黄冈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毕业生,她选择资教的理由很实在。“我的学校一般,在外地也没有明显的竞争力,还不如回到最需要我们的农村来。”她说,“为山村孩子开辟一片天地是挺好的事。”张恋目前是蕲春县孙冲中学的副校长。一些人认为,对于那些有志于做老师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在农村学校更容易脱颖而出。
原因二:愿意回老家,不想在外过漂泊的日子
2007年,咸宁学院的曹玲玲决定回老家资教,“不想在外漂泊”。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室友们,结果挨了“批斗”,“她们说我真没出息”。几位室友的“出息”是,要去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拼搏一番。
曹玲玲住在学校的木楼里,会听到老鼠蹿来蹿去的声响,还经常能在屋子里看到死耗子。晚上,她接到外地同学的电话,听他们描述丰富的城市生活,而自己只能在操场里看星星、月亮,听远处的狗吠声。“也有落寞感。”曹玲玲说,“但现在我不后悔,对生活比较满足。我们寝室5个同学,目前只有我结婚了,并有了一个儿子。其她4人,三个南漂,一个北漂,都没成家,也没漂出什么名堂来。”
“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愿意回家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渠道。以郧西县为例,该县自2004年以来共引进495名资教生,其中籍贯为郧西县的有335人。
原因三:受老师的影响,喜欢做老师
凡是去过詹维家的人,都会对“家徒四壁”这个成语留下更真切的体会。在他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这个“穷得揭不开锅的家”遭遇双重打击:母亲的精神病和父亲的肺病复发。一位姓宋的老师赶到他家,把两个病人送进了医院。宋老师供詹维读完了初中,亲自把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送给他,并安慰学生:“书你尽管读,到哪儿我都供你!”詹维当时泪如雨下。他后来在文章中说,自己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宋老师的恩情。也是从那时起,他希望能有机会做“宋老师”。
2005年,詹维从湖北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毕业,选择到嘉鱼县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教。一年后,他在资教札记《教育需要你的关爱》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有那么多的学生,需要我去关爱,并且也同样关爱着我,让我在青春的年代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我也同样觉得很欣喜,在我之前,已经有了那么多像我一样的前行者,在我之后,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后继者,把爱的阳光撒向更广阔的农村教育!”
令人痛惜的是,詹维在2009年1月9日因患重症肝炎病逝。
在资教生中有“富二代”之称的华毅斌与詹维的出身有天壤之别,但两人的选择没有区别。他是浙江省衢州市人,父亲是物流公司经理,母亲开有一家工厂。华毅斌在湖北大学成绩优秀,获过一等奖学金,在全省大学生武术邀请赛中拿过太极拳冠军。
不过,他在初中的时候,给人留下的是“纨绔子弟”的印象,“很贪玩很叛逆,成绩总是班里倒数几名,大家都瞧不起我”。进入初三年级,他遇到了一位湖北黄冈籍的新班主任。在一次考试后,这位老师拍着华毅斌的肩膀说了一句话:“多好的读书苗子,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呢?”小华说,那是改变他命运的一句话。
“当年的老师,在我的家乡改变了我。我也要当老师,去他的家乡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这就是华毅斌选择资教的动机。如今,他住在黄冈市浠水县马垅中学的筒子楼里,每到周末,还免费教一大帮孩子练功夫,感觉其乐融融。
记者发现,有不少资教生出生教师家庭或从小就向往当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简单平静的生活,希望远离勾心斗角的职场行为。乡下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很枯燥,但他们却能发现其中的情趣:一起爬山、野炊、钓鱼、远足、走村串户……
原因之四:因为爱情
在男友郭勇去浠水县马垅中学资教后,朱海霞与他“吵了一年,闹分手”。一年后,她大学毕业,也成了一名资教老师,来到了男友的学校。这位在县城长大的女孩“害怕城乡之间的差距会搅黄爱情”。
在择业的问题上,朱海霞和男友最终达成了一致,却开始了和母亲的冷战。“有一段时间,妈妈打开视频,看到我就哭。”但父母还是开车把她送到了学校。最初,她住在母亲说的“贫民窟”里,房间里没有厕所,只能用澡盆洗澡。她说:“我们在这里教书,就是穷开心。”2010年,郭勇和朱海霞结婚。
“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从一档婚恋电视节目的女嘉宾口中吐出的这句话,暴露了一些都市女性“金钱至上”的爱情观。而在资教老师中,他们在艰苦环境里延续的朴素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有不少资教生都是为爱情而来,也有不少资教生在农村学校收获了爱情与婚姻。
原因之五:选择更有意义的生活
2007年,徐雯洁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在武汉长江证券公司工作了一年。她是一位看起来很安静的女子。“我突然觉得迷茫,不知道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她回忆说,那种整天和财富打交道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一天,徐雯洁回到大学,想寻找激情,无意中看到了“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宣传画板。“我觉得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方向”。她决定换一种生活,2008年,徐雯洁辞去证券公司的职务,回到老家郧西县资教。
资教生活让她的心沉静了下来。如今,她声称确定了自己要终身从事的职业:教书。“在偏远山村,学生们很贫困,但没有因此不快乐,他们纯净善良,对我影响很大,指引了我的人生道路。”徐雯洁说,她特意提到一个下雨的晚上,她没有带手电,踏着泥泞的路回校外宿舍,几个学生拿着手电筒跟在她的身后,也不说话,把老师送到门口。“我在黑暗中朝手电筒的光束挥手,这种无声的交流让我记忆深刻。”徐雯洁动情地说,“他们为我照亮了人生的路。”
很多资教生和徐雯洁一样,选择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更有意义的生活。王华祥从黑龙江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工作了一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画树”,“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每天不停地画”。他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点创造性也没有。”当时,他每月能挣7000元左右,但除去租房、吃饭等生活费用,也所剩不多。资教后,他找回了创作的自由,身处郧西县的大山之中,他除了上课,还创作了很多作品。2011年,他在郧西县的“七夕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了个人画展,几位县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以上几个方面当然无法囊括2万多名大学毕业生选择资教的所有原因,比如有的人是为了体验农村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有的人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人是为了偿还助学贷款才选择资教的。他们在三年的服务期内能得到省教育厅提供的1.5万元奖励。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资教生叶森所言:如果为了挣钱,我们不会往山里跑。他说:“为什么来资教,其实不重要。开始资教后,怎么去做,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