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4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学代会休会期间,“常代表”及时在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协调

北京大学:学生意见没有那么“可怕”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16日   08 版)

    编者按:校园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青年学生这一人数众多、思想敏锐、充满朝气的特别群体活跃其中,促进校园和谐更是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建设、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团特别是高校团组织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与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团学组织的民主建设,有效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学校事业发展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精彩团日》专栏从即日起推出“团组织与和谐校园”系列报道,反映和检索这一领域的工作成果,敬请关注。

    在北京大学,食堂经理们有一“怕”,就是学生自己搞的十佳菜肴评选、十佳服务员评选。每年进行十佳菜肴评选时,学生会就在食堂外面立一块牌子,上面列出菜名,吃晚饭的同学顺手做一个标记就行。北大校园的食堂不下5个,这可以算是给食堂经理们摆了一个擂台。

    这还不算最狠的。学生们对哪个食堂的哪道菜有意见,可以直接向自己所在院系的学生“常代表”提出来,反映到学校的相关部门。学代会常代会是两年一届的学代会在平时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每个学院的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常代表,专门负责收集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很多学校想要效仿学生代表常任制的模式,但是顾虑重重。2011年年末,一场由北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纪念过世的食堂大师傅李建华的活动,打破了“学生意见如狼似虎”、“学生意见很可怕”的“伪命题”。平时该提意见就提意见,但危难之时,该伸援手毫不犹豫,哪怕是对一名普通的学校职工。

    采访中,两种声音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说:“给我们一个通道,能把我们的声音表达出来,我们就很满意了。”

    团委老师说:“能够把学生和与他们有一些距离的集体沟通起来,帮助解决同学们的问题,使同学们的意见让学校听到,及时得到解决,校园就和谐了。”

    北大校园的一个特殊学校

    记者采访时,第七期平民学校正在招生。这个学校专门面向北大校园的聘用人员,比如保安、食堂师傅、楼管阿姨和附属医院的护士等。从2006年重新开办至今,已经有6期学员毕业,每期100人左右。为这件事情忙碌的不仅仅是学校工会的老师、各工种的负责人,还有北大校园的学生。

    孙宇是第七期平民学校的班主任,他是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就在第六期平民学校开办之前,他跟学校里的保安、食堂师傅、楼管阿姨擦肩而过也许都不认识。现在,他在北大校园里,也常常招来同学诧异的目光:孙宇搬家,一个小队的保安来帮忙;到食堂打饭,打饭师傅都跟孙宇打招呼;哪怕不是孙宇所在宿舍楼的楼管都认识孙宇……

    去年,孙宇报名加入第六期平民学校的学生志愿者队伍,于是,一场从未经历过的校园生活开始了。

    当孙宇走进自己熟悉的课堂,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同学,而是校园里的保安、食堂师傅、附属医院的护士或是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他们有的才18岁,有的已经40多岁。第一次面对他们的景象让孙宇记忆犹新:“真的是爆满。”

    北京大学平民学校其实并不是新生事物。1918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大力倡导之下,北京大学创办了为在北大工作的工友提供进修机会的“校役夜班”。而后,以邓中夏、廖书仓等为核心的北大学生团体组建了“平民学校”和“平民教育讲演团”。

    2006年,北大平民学校重新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重新创办平民学校旨在进行新的探索:探索大学教育在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中的可能性,探索“高校教学资源+志愿者”培训模式的可行性。一期平民学校持续一个学年,每周有两个小时的课程。

    “刚开始确实觉得有距离感,后来发现他们真的都很有才华。”现在回想,孙宇说,只要志愿者真诚地与他们交流,这种距离感很快就消失了。

    平民学校每周三开课,课程包括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英语、计算机、素质拓展等,每次课上除了近百名学校的职工,还有4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中有博士、有硕士、有本科生。这些学生志愿者与学员一起上课,组织讨论,为他们答疑解惑。

    去年,孙宇在北大校内BBS上看到平民学校招募志愿者的启事后,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都很积极,因为觉得他们不容易,觉得大家是平等的,况且平时都是他们给我们服务。”孙宇说,接触下来才了解,很多年纪大一点的工人,他们的孩子也很优秀,他们也是引以为荣的;很多人是下班后从北大的其他校区骑自行车或者赶公交车到学校上课的。学员对知识的渴求,让孙宇觉得很感动。

    最让孙宇感动的是,学员到教室的时间常常比志愿者早,每次都会帮志愿者分好统一标志的志愿者的衣服,把作业收好给志愿者。

    今年24岁的张凯是河北廊坊人,2005年到北大工作,现在是校园的一名保安队员。2009年,他参加了第四期平民学校的课程,此后,一直坚持在平民学校开办时当志愿者。

    “当时我学习的时候,一些理财课、与人沟通的课程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志愿者和老师对学员的热情和奉献。”张凯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能与他们有这么好的沟通,还能那么亲近,“我在北京大学的工作岗位上更有自信了”。

    渐渐地,北大学生跟平民学校学员之间的交往从课上走到了课下,他们一起组织出游,排练节目,开展演讲比赛。

    就在年前,孙宇和第六期的学员们以平民学校的故事为蓝本排演了一个话剧,参评海淀区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奖,拿了高校第一名。孙宇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很兴奋,他们的啦啦队员是张凯和保安队的同事,在别的对手看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现在,就连不太露面的负责招募志愿者的大三学生姚中道走在校园里,都会经常被平民学校的学员认出来。

    专门收集意见的常代会

    北大校园一个修理自行车的铺子曾被整顿歇业一周,原因是店家服务态度不好,有时候乱收费,同学意见很大。这个问题是由北大学生代表大会常务代表委员会反映给学校总务后勤部门的,结果这个店家受到惩处,重新开业后,同学反映“好多了”。

    学生反映宿舍对面某知名公司大楼上的大屏幕晚上会影响休息,常代表立即出动,找该公司协商,最终该公司作出将关闭屏幕时间与学生作息时间调整一致的决定。

    不仅如此,学生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每年的财务预算、决算要由常务委员会决定,中间还会有审议;每举办一个活动,常务委员会都要派代表参加,然后收集同学意见,最终形成监察报告。

    其实,在整个北京大学校园里,常务委员会的学生代表(以下简称“常代表”)只有35名,即每个院系一名,但是,他们肩负着反映同学意见、将学校有关部门的措施办法向同学解释的重任。为此,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代会每月开一次全会,在日常调研的基础上,讨论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必要时会形成权益报告。

    “常代会的权益报告分量是很重的。”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法学院大四学生马克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就开始实行常代会制度。“学生会有两套人马,执委会和学代会,闭会期间,每个院系都有常代表,组成常代会,是执委会的监督机构。”

    信息管理系大四学生梁岩是这届常代会会长。去年,在信息管理系召开学生代表大会时,梁岩自荐参选常代表。成为院系的常代表后,梁岩又被选为常代会会长。

    梁岩介绍,常代会分为办公室、财务部、规章理论部、监察部、权益部、提案调研部和宣传联络部,常代表均不兼任执委会职务。常代会每个月开一次全会,集中讨论同学们反映的和调研发现的问题,只要有7名常代表联名提出一份意见草案,就可以在全会上讨论,最终形成提案,送交学校相关部门,如果涉及多个部门,将直接提交校党委办公室。

    “学校很重视我们提出的问题,他们有时不太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很愿意听同学们的意见。”梁岩说。

    马克回忆,去年开学时,理科教学楼刚刚改造完,室内空气不好。学校教务部门专门组织学生代表去看,他们现场介绍,学生代表现场提建议:这个地方放绿植,那个地方挂饮水机……

    当然,有些问题短时期内无法解决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就需要常代表向同学做好解释工作。

    去年期末考试期间,北大校园有施工工程,噪音很大,有学生在网上发帖表示不满。常代会马上派人调查,整理成调研报告,并向学校的基建部门反映,基建部门调整了施工时间。但是,由于北京市的相关规定,运土方的卡车只有在晚上10点之后才能进入五环以内。于是常代会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了基建部门的调整方案,将运土方的卡车为什么10点之后工作的原因进行解释,并将基建部门对土方车只在固定时间段内工作,而且不超过几日就不会出现这样情况的说明告知同学们,同学们也表示理解。

    “我们反映问题的时候不能觉得自己像个战士一样,只要是互相尊重、相互理解,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答复和解决,不能激化矛盾。”梁岩说。

    而作为学生,“给我们一个通道,能把我们的声音表达出来,我们就很满意了。”马克说。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16日 08 版

北京大学:学生意见没有那么“可怕”
一周团事
微博评论选萃
欢迎订购《青春激扬的智慧》
CBA运营费水涨能否让俱乐部船高
女足改赛制难解后继无人危局
两万多群众参加北京长跑节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