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司法所。
郭二玲快步走向自己的办公桌,脱外套、放挎包、开电脑、擦桌子,干净利落。
不大一会儿,两个人嚷嚷着走进司法所。郭二玲让座、倒水,从一个信封里抽出几页纸,俯身低头用笔在上面作记录。而这个灵巧利索的漂亮姑娘竟然没有手,她做这些事,都是用她的残臂。
这是一起人身损害案,调解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中午时分,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记者注意到,整个调解过程中,郭二玲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讲乡情处处动情,讲法律政策环环相扣。
看着双方当事人一同向她说谢谢,郭二玲说:“这是我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时刻。”
今年31岁郭二玲,11个月时掉进连着炕的热水锅中,虽经过治疗保住了双臂,但却永远失去了双手,然而她却用残肢学会了几乎所有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她可以像常人一样穿针引线绣十字绣,用电脑打字,用笔写字,还能洗衣做饭。大学毕业后,她投身法律援助事业。2011年,她成为全国优秀律师。
见到郭二玲,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没有双手,为什么还这么灵巧?”
郭二玲说,从小到大,家里人也没把她当成特殊人物对待。她用双臂来照顾弟弟,干家务啥都行,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让她的自理能力很强,手臂也很灵活。从小学到大学,同学们从来没有感觉到他们身边还有个残疾人。
2002年,郭二玲高考过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却被某高校拒录。第二年8月25日,郭二玲终于接到鸡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郭二玲说,那一天是她最高兴的日子。郭二玲入学后,文法系师生给予她特别的关爱,同学们主动接近她、温暖她,让她很快融入了集体。2004年年初,鸡西市鸡冠区公安交警大队中队长吴鹏和民警慷慨解囊,决定每年为郭二玲捐款3000元,一直到她大学毕业。
从那一刻起,郭二玲深深地意识到,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融,每个人都承担着一份责任。
2006年7月,郭二玲毕业,一些用人单位因她是个残疾人,婉拒了她。于是,她横下心来,参加全国司法考试。两年后,郭二玲顺利通过“第一难考”的司法考试,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2009年,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单位组织发起“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派遣律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到全国无律师和律师资源短缺的县,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听说这个消息后,郭二玲签订了3年的志愿服务协议。
郭二玲第一年的服务地是和林格尔县,基层法律援助部门往往是一两个人承担着一个县或区的法律援助工作,任务很重。当他们看到盼来的志愿者是个残疾人时,都打电话向上级法援部门诉苦:“派个残疾人来,是搞服务,还是让我们照顾她?”
郭二玲决定用工作业绩改变他们的看法,案子一个接一个地考验着郭二玲,也让郭二玲不断证明着自己的能力。
62岁的农民田满友因车祸导致左脚和两根肋骨骨折、头部缝了21针。肇事者没有露面,田满友自己又没钱交住院押金,躺在医院心急如焚。郭二玲接到求援电话后,立刻赶到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她买了饭菜送到病房,并留下200元。下午,她赶到交警队领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晚上7点多,她又赶回医院给田老汉张罗饭菜。
为尽快落实治疗费,郭二玲多次找到肇事司机协调赔偿事宜,肇事司机很不配合,郭二玲就找肇事司机的父母和妻子耐心做工作。第四天,肇事司机支付3000元医疗费。随后,郭二玲通过诉讼调解,为田满友争取到全部治疗费用和赔偿金。
在和林格尔县和玉泉区服务期间,郭二玲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0多件,接待咨询当事人近6000人次,举办法律宣传和法律培训活动50多场次。
曾经质疑郭二玲能力的同事都由衷地感慨:“二玲是用心在工作。”
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的人群是弱势群体,许多时候案子结了,受援人就把郭二玲当成朋友甚至是亲人,郭二玲觉得这种成就感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做‘1+1’志愿者最大的喜悦,是看到受援人满意的微笑,最大的幸福是用法律维护受援人的基本权益。”郭二玲说。
看着郭二玲在办公室熟练地用电脑、打电话,每天都笑呵呵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许多人感慨:“一个没手的人都这么热爱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用激情拥抱生活呢。”
郭二玲10多平方米的卧室干净整洁,书桌上放满法学书和哲学书,窗台上摆放着几盆吊兰,墙上则挂着她手工制作的十字绣挂钟。
她打算今年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54个村都走一遍,建立起法律援助联系点。言谈中,她满脸的自信和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