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武忠站在一台变压器前,旁边铁皮柜的门上依稀照出他的样子:一米七五上下的个头,一身橙色的电工工作服,安全帽的带子勒在清瘦的脸颊上。在外人眼里,这个五官清秀的42岁男人更像一位“读书人”。
和陌生人接触时,潘武忠不爱说话,工作服上绣着的字告诉人们,他是南方电网贵州凯里供电局的职工。每次凯里市区居民因为用电故障拨打95598服务热线后,总能在自家门前看见他。人们也渐渐清楚,这位“读书人”原来是一名线路抢修作业员。
事实上,潘武忠只读了9年书。1991年初中毕业后,他就进入凯里供电局工作。面对一大堆“电家伙”,只学过基本“串联”、“并联”的潘武忠感觉自己遇到的是“一辈子的大难题”。
那时没人想到,20年后潘武忠可以熟练地操控各种电力设备,精准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烂熟地说出凯里市城区7个变电站、13个开闭所、56条10千伏输电线路、数千个电力设备的位置。
“不论城区哪里用电出了问题,给潘武忠一个电话打过去,几分钟就能告诉你该检修哪里。”南方电网凯里供电局城区分局抢修班作业员楼杰说,“大街小巷里大大小小电力设备他都清楚,精准得你都不敢相信。”
长久以来,只要有同事遇到检修困难,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潘武忠。只要潘武忠出现场的抢修,同事和用户心里都特别踏实。每逢重大节假日,坐在抢修班办公室里待命的,基本都有潘武忠。
潘武忠当初在学习上的刻苦,让人难以想象——白天跟着师傅学习实际操作,晚上自己看专业的电力课程教材,经常因为看不懂而自己埋头琢磨好几个星期。1996年获得中级工资格后,用了11年考上高级工,他至今记得第一次考高级工失败的情景,一道大题因为回答不规范,只得到1分。
每到偏远地区进行线路巡查,潘武忠总是抢在前面,走上几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路途不顺,就随便找个人家借个铺睡上一晚,第二天继续巡查。
潘武忠曾是供电局里有名的“资深光棍”,许多同事都催着他尽快找个媳妇。同龄人的孩子都已经上了小学,潘武忠还是傻傻愣愣地每天巡查、抢修。每当有人提起这事,他都嘿嘿一笑:“我连和朋友喝酒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找女孩子约会?”
直到40岁,潘武忠才经人介绍认识凯里一所高校的老师陈菊。让潘武忠下定决心好好谈一场恋爱的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称呼从“小潘”改成“老潘”。
第一次约会,潘武忠就迟到两小时,给陈菊的理由是临时抢修线路。谈恋爱时,潘武忠陪着陈菊逛街,在街上走着走着就突然停下来,对着陈菊不认识的电线杆子、铁皮箱子一通检查。
陈菊说,虽然她讨厌、生气,但慢慢也习惯了,因为他对工作真有感情。
2008年,潘武忠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事经常议论说,他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冒着“傻”气,执着得不得了;也有人说他像雷锋,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潘武忠说:“我谁也不像,就像我妈。”
“我家穷,但我妈什么事都能做好。”潘武忠说,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妈妈捆柴认真,肯定不会散,别人捆柴有时会散,妈妈说要像她那样把事情做好。
正因为家里困难,爸爸常年在外,妈妈一个人拉扯着3个孩子,潘武忠从小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最好。用他的话说,“妈妈操心太多了,我得让她放心。”
潘武忠相信,认真做事,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我帮人家,人家就会帮我”是最重要的一条。
“还有人说我傻,我觉得不傻。”潘武忠走在自家的小区里,指了指最顶楼的房子说,“我帮人家干活,人家就对我好,我买房子的时候钱不够,大家都借给我,我也有房子了。”
本报记者 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