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4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百姓说话

去了华西又如何

汪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4月24日   02 版)

    连日来,河南太康县高贤乡部分知情群众不断向《大河报》记者投诉,称该乡乡干部和全乡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以“外出考察”为名,用公款到外省旅游。该乡党委书记李凤杰否定说这“纯属扯淡”,称“去华西村考察新农村建设去了”。而记者调查证实,这些人员并未去华西村参观学习,而是去了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大河报》4月23日)

    明明根本没有去华西,硬说去了华西,明明纯粹是旅游,却说成纯粹的考察学习,这确实有点离奇。不过,我又想,即使真的去了华西又如何?

    以考察学习为名外出旅游,这样的事早就屡见不鲜。但像高贤乡这样,只旅游不考察,还确实不多见。通常的做法是也考察,也旅游,考察的时间少,旅游的时间多,考察是假,旅游是真。比如,既说去华西考察,且又去了南京、苏州、上海、杭州,那就绕一下路,先从南京到华西,再从华西去苏州。假如高贤乡也如此做,游览了华西公园,登上了华西的“长城”、“天安门”、“山海关”,能改变公费旅游的性质吗?能给高贤乡人民带来什么好吗?

    再退一步讲,高贤乡干部去华西确实是参观学习,了解了华西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华西人的观念、做法,那就有用吗?据我的经验,参观这类典型时,往往是在现场时激动,回去后没行动。不行动还振振有辞:“人家华西在江南,我们高贤在河南,一个在东南沿海地区,一个在中国东部地区,哪有可比性呢?”“人家享受到特殊政策,我们没有特殊的政策可享受。”如果考察了几天,最后得到的是这样的结果,那考察有意义吗?

    我家在苏中地区,与华西相隔不远,乡村干部大多去过华西,但到现在为止,我的家乡并未出现华西那样的村,也没有出现吴仁宝那样的乡村干部。说得更坦率一点,好像并没有哪位从华西回来的干部,立志要向吴仁宝学习的,立志要将所在的乡村建设成华西的。

    其实,真的要学华西,也未必要去华西;即使要去华西,也未必要46人一起去华西。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可以了解华西村的发展过程及基本经验,就可以知道吴仁宝的创业经历及先进事迹,为什么一定要去呢?

汪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24日 02 版

修正的“分裂”中那枚社会的“毒胶囊”
有多少虚构成为历史
“手捧断指”疼在所有人身上
吴英案与搞活民间金融不能混为一谈
多些窗口意识就会少些破窗效应
去了华西又如何
如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