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海固,一个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素有“苦脊甲天下”之称。面对这里的艰苦环境和贫困面貌,一位扎根西海固山区调研十年的社科学者和一位年轻的媒体工作者发起了“援梦西海固”活动,为患病贫困农民带去了新的希望。
林燕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在今年3月份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巡回报告会上,林燕平作的报告《我与西海固的不了情》感动了台上台下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光明网新闻中心编辑张璋。
在报告里,林燕平重点讲到了两户农家,其中一户是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骆驼巷村阳洼自然村的何占库家。何占库,人称何老三,49岁,家境贫寒,老婆是一位残疾人,必须在他的照顾下生活。然而,这个家里作为顶梁柱的他却得了脉管炎,足趾溃烂,不能劳动,只得日日架着双拐。由于一直没有去医院诊治,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何老三的病不能再拖下去了!”她们的心中燃起坚定的信念。
4月30日,天下起了雨,雨越下越紧,谁也没想到在这样的雨天里,何家简陋的黄泥小屋迎来了几位北京来的客人。
何老三家在村里的一个小土坡边上,他住的屋子只有10平方米左右,墙壁早已被炊烟熏得黑一块、黄一块,衣物就塞在几个白色大编织袋里,鼓鼓囊囊的。
此时,何老三并不知道,在这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林燕平和张璋为了给何老三治病操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她们在紧张的日常工作之余,先是与宁夏固原市医院联系,免费为何老三做身体检查;在得知必须进京治疗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在北京市多方联系治疗脉管炎的医院;同时,还要努力筹集何老三进京的路费和医疗费……
傍晚,何老三要告别家人奔赴北京了。他拄着双拐走在最前面,他的家人就站在坡上远远地望着。何老三唯一的孩子何昊只有6岁,是爸爸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小家伙很舍不得离开爸爸,但又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爸爸去北京看病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站在坡头大喊了一声:“阿姨,我听话!”
现在,经过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的精心治疗,何老三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了,截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已经可以不用双拐下地走路了。
林燕平和张璋给这次行动取了个深情的名字:援梦西海固——援助梦想、凝聚真情,让更多患病的贫困农民拥有生活的希望。一路上,许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援梦”的行列:
何昊所在的小学听说这件事后,发起了捐款,捐款箱里满是一张张褶皱的带着浓烈炕烟味的小额纸币,一块、五毛、一毛……
北京四中爱心社的学生们听说这件事以后,也积极捐款,学生代表将1.1万多元捐款送到了何老三手里……
北京建工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走转改”巡回报告团成员将2万多元救助金交到何老三手中……
张璋感慨地说:“他们的出现,每每在我们困惑迷茫的时候,让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在人性向善的光环下,一切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