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25公斤的送水桶,沿着20公里长的崎岖山路,连续11个小时艰难跋涉,随身的干粮却只有一个白面饼和一壶白开水——这就是武警甘肃总队定西支队一中队新兵丁执政在岷县灾区度过的普通一天。
脚上的胶鞋从被汗湿透到被泥沙塞满,脚底的血泡磨得一个套一个,走到最后,这位刚满18岁的战士坦言:“双脚已经痛得没有感觉了。”
“但再苦,也苦不过灾区百姓。”丁执政在救灾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清理完街上的淤泥赶回营地时,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站在自家废墟前冲他喊:“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
孩子奶声奶气的声音,一下子让这位在家中“不听话、叛逆、让爸妈生气”的年轻人情绪失控,转过脸泪如雨下。
入伍不到半年,以前曾为了放弃学业多次与家人争吵的丁执政已成长为一中队救灾突击队的骨干成员,他说,自己仿佛“在一夜间长成了男子汉”。
在这些天的甘肃岷县灾区,到处都能看到丁执政这样的“兵娃娃”。
笔者在搜救现场看到,武警战士们在深过膝盖的污泥浊水中奋战,从上到下满身泥污。为加快搜救进度,尽管有挖掘机和铲车开道,但大多数时候,官兵们还是靠双手一点点刨挖、清理。许多人因长时间连续作业,双手被磨烂,指甲被磨掉。
在耳阳沟抢修道路现场,19岁的武警交通一支队二中队战士许璐的双手早已布满了水泡,为了方便抢修,他一直不肯戴上手套。他说:“道路早修好一天,里面的老百姓就能早一天拿到救灾物资。”
武警定西支队一中队下士鲁怀亮今年22岁,在执行河道搜救任务时,他和全班战友一起,手拉手连成一排,在齐腰深的淤泥中来回走了两个多小时。
从来没见过过世者遗体的鲁怀亮用嘶哑的嗓音告诉笔者:“刚跳进水里时,不是不害怕,可当时的情形不允许害怕。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失踪的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再怕也要找下去。”由于那场搜寻没有找到生还者,鲁怀亮心里一直充满了愧疚。
为尽快疏通道路,排除积水,避免房屋因长时间浸水而发生倒塌,官兵们顾不上吃饭休息,没日没夜高强度工作,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不少战士因过度劳累而虚脱晕倒。
5月14日,武警甘肃总队政委许世宏来到救灾一线慰问官兵,5分钟的慰问讲话还没过半,台下的士兵站着就睡着了一片。
这位将军不忍心再讲下去,含着眼泪小声对身边的人说:“战士们太累了,让他们休息一下吧。”
受灾的各个村子之间车程一般都不超过15分钟,转移战场的时候,卡车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摇晃得让人反胃,可战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能很快进入梦乡。
22岁的张善榕是武警定西支队一中队的一名副班长,5月11日下午,他和战友赶到岷县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清理咽喉要道茶埠镇街道上的淤泥。
“中队只有100多名战士,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为了不遮挡视线、加快清理进度,不少官兵都把雨衣外套上的帽子放下甩在脑后,雨水流进帽子里,不一会就能灌满溢出来。
活干了不到一半,张善榕回头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雨雾中,原本空旷的道路上已经挤满了前来帮忙的群众:男人们操起自家的铁锨跳进淤泥忙着清理,妇女和孩子则站在雨中为战士们撑起了雨伞。
“群众这样支持你,你能不拼命吗?”张善榕说。
武警岷县中队战士李远征一直忘不了一件事:义仁沟村一位村民的母亲被洪水冲走了,当时在现场逃过一劫的6岁儿子说,奶奶被冲到前面房子的大树下了。送水经过的李远征听说后二话没说,带着5名战士开始用手刨、用锨挖。两个小时过去了,战士们把大树周围挖了个遍也一无所获。这位村民走到李远征面前,两条腿直往下跪,30多岁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
“有时候明知可能没有结果,但只要群众有要求,就要搜挖下去,为的是给群众一个希望,一份安慰。”回想起这一幕,李远征始终噙着热泪。
21岁的武警定西支队岷县中队战士李庆安瘦小得像根“豆芽菜”,几天救援过去,他的腹部和大腿上布满了紫青色的淤血。说起这些淤血的由来,李庆安很有些不好意思:“我力气小,实在翻不动淤泥了,就把铁锨把担在腿上,顶在腰间,使劲往上撬。”
在一线指挥救援任务的武警定西支队政委王江喜要求每名战士在执行任务时都要给受灾群众送去心灵上的安慰。每次见到受灾群众,李庆安总要上前安慰两句,更多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心理疏导经验的他,只是陪他们默默地站上一小会儿,“不知道说什么,但知道自己很有用。”
这些刚刚脱离了父母怀抱、呵护的“90后”战士们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心灵慰藉,却在灾难中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给受灾群众送去心灵上的温暖,送去活下去的希望。
任旭东是武警定西支队一中队战士,这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入伍不过半年的新兵身上,几乎贴满了所有引人注目的新一代士兵标签:90后、独生子、大学生士兵。
从小在大城市长大、在家连扫把都没摸过的任旭东,在灾区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就磨出了一手茧子,晒出了黝黑的皮肤。如果不问,我们很难想像他的本科专业竟然是流行舞蹈。
在救灾中,任旭东接到搜索命令后,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淤泥中。淤泥中散发出的强烈腐臭味儿让他吐了又吐,可他吐完后很快又跳进淤泥中继续搜索。他说自己从一同参与救灾的数千名民兵预备役人员、部队老兵和青年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说实话,我刚开始也对这样的工作环境产生抵触,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干,我想,我要对得起这身橄榄绿。”面对我们的采访,任旭东很诚实。
“原本我们对这些90后战士能否扛得住还心存担忧,没想到他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完成任务这么好!”参加救援的武警交通部队三级军士长梁东生今年32岁,生活中常以“70后老兵”自居。
从最初的一批90后士兵走入军营,到如今逐步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梁东升见证了这一代人的成长。他说,如今,90后士兵人数已占到了部队战士总数的近一半,在抢险救灾中,这些战士总是苦活累活抢着干,昼夜不休比着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90后战士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超强的战斗力,实践证明他们在部队完全可以担当大任,百炼成钢。”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上将认为,今天,用有理想、能吃苦、敢担当来描述90后士兵更贴切。
本报甘肃岷县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