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化开启残疾人的心智,正是残疾人文化的灵魂所在。特殊艺术文化,是残疾人事业最迷人的一部分,色彩缤纷,魅力无限。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推进残疾人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2012年4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使残疾人文化事业迎来了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
在北京,针对残疾人的“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正逐步建立,残疾人在自己的家门口便可享受到细致周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在社区的活动室、技能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正在增加残疾人文化服务项目。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已建立省级电视手语新闻栏目28个,地市级168个;全国共开辟省级报刊残疾人专版152个,地市级1173个;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达到32个,地市级431个;全国设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文化场所达14万余处。
对于聋人、盲人来说,独立欣赏电影,曾经是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2011年,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无障碍电影项目正式启动,影片重新剪辑,增补大量配音解说,最后刻录成碟,免费赠送给残疾人。广大盲人和聋人朋友坐在家中,便能体味电影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全国各地,残疾人组织针对残疾人自身特点,组织成立了几百家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协会、联谊会;在陕西、四川、江苏等地,残疾人文化产业园正蓬勃兴起,“文化加就业”的残疾人文化产业化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
目前,中国残联已举办了7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和6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直接参与者达2万多人次,200所学校成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参与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中国残联联合文化部,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残疾人文化周。地域性、方便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使之成为广大残疾人展示特殊才能、集中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
从2010年到2012年,全国各地相继举办集中性残疾人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残疾人活动,参与人数达800多万。
“十一五”期间,针对残疾人读书难、借书难的情况,中国残联在全国1000个社区开展了“文化进社区”活动,60万残疾人从中受益。“十二五”期间,覆盖面还将扩大。
人们看到,一幅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据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