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一些演出团体经常以登上国外各个知名音乐演出场所为荣耀。为了达到热烈的效果,一些团体靠送票和请客来提高上座率。一些演出在国外被称为“后半夜演出”,因为要请当地的打工者和开餐馆的人免费来看演出,演出时间只能定在下半夜。
“许多中国演出团体远赴海外演出就是‘花钱买吆喝’,这种恶性模式已经大大伤害了中国音乐文化走向海外市场”。5月7日,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谭利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折射出一些人或演出团体对于“光环”的盲目追求。
谭利华告诉记者,这种“自娱自乐”的恶性模式耗资巨大,“有些团体每次出国演出甚至会花掉800万~1000万元,极个别甚至负债出演”。
为什么这些演出团体会做“亏本买卖”?谭利华解释,其中有些是地方政绩工程,可以获得大额财政补贴,还有些是为了面子的“镀金”工程,“拍了在海外演出的照片,就可以说自己是世界知名乐团”。
谭利华笃信“一个乐团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观众愿意花钱看演出”。他带领的北京交响乐团于2002年开始尝试海外商演模式,10年间在国外演出几百场,其中2009年的一个月内就在欧洲8个国家17个城市演出18场音乐会,大获成功。谭利华说,近10年,北京交响乐团在国外演出时,所有门票都从当地的售票渠道预售,绝少免费赠送。
据介绍,作为首个亮相伦敦皇家节日大厅的中国内地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将于7月29日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与伦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合唱团的170位音乐家联袂举行伦敦奥运会北京艺术周开幕音乐会。
谭利华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出访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审核和把关。否则,中国真正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演出就很难以正式的渠道走向世界了。他呼吁,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一定要慎重,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免庸俗化。
“文化不是办个护照就能‘走出去’的,还是要有精品。”著名编剧王兴东也表达了对于提升作品质量和打造经典品牌的期待。他说,要想“走出去”,中国的艺术作品先要牢固根基,出精品、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