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肃省舟曲县丰迭乡磨沟村的残疾人严文涛收到了社会各界捐赠的百余本图书,大大充实了村里的“农家乐文化室”。小小的文化室是严文涛为了让村里的残疾人能够就近、方便地看书,在大家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以前村里的残疾人看书得到镇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书,大家可开心呢。”严文涛告诉记者。
为满足广大残疾人读书的渴望,提升残疾人自身素质,我国相继成立了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实施“文化进社区”项目,开展“百家出版社文化助残公益行动”等。严文涛的文化室只是国家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5月20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残疾人正在享受到更加均等和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文化正在点亮每个残疾人的心灵。
阳光交响 关爱赞歌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残疾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我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一项重点内容。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200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今年4月,中宣部、发展改革委、文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的新目标、新任务和具体措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切实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其中,给予特别指导和支持,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把残疾人文化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加激发了广大残疾人展示才华、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热情,他们沐浴着阳光的温暖,享受着文化的滋养,释放着生命的光芒。
文化之花 缤纷绽放
全国助残日这一天,从乡村到城市,从社区到街道,全国残疾人自下而上掀起了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潮,残疾人文化之花竞相绽放。
在上海,以“放飞梦想·共享文化”为主题的助残日活动在闸北区彭浦镇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得有声有色,服务台为残障人士提供轮椅车及盲人语音提示器;图书馆设立了阳光专座和升降台,还配有残障人士专用书籍;健身房的“阳光角”里,残疾人使用康复专用器械锻炼身体;影视厅里,盲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无障碍电影。
在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图书馆作为中国盲人图书馆的分馆,开始与其他省区市残疾人图书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残疾人在当地图书馆或家里就能看到各种图书和视频资料。
在江苏,针对残疾人就业难,残联组织在苏州旅游一条街上建立起“寒乡会舍”,成为残疾人书画作品展示和销售窗口,探索出“文化创作加就业”的有效模式。
一系列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的活动,一个个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举措,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也提升了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推动了残疾人群众文化和特殊艺术的加快发展,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独特光彩。
展望未来 美好明天
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文化艺术是为残疾人带来幸福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以文化振奋精神,以文化温暖心灵,以文化创造品牌,以文化推进事业。《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从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均等的文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两方面,对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将享受到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
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看到更多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无障碍字幕、手语和公共健身设施,更加人性化的残疾人文化活动,更丰富的盲文图书室;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更多的残疾人艺术人才走向舞台,更多的机会给予残疾人提升个人素质,更多的健全人能够平等对待残疾人。
正在加速航行的残疾人文化事业这艘肩负重任的大船,正满载着广大残疾人的炽热心愿,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据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