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工作了36年,李素芝喜欢雪山。在他的照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背景就是雪山。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走了多少路,诊治了多少病人。但那些困扰藏族同胞的顽症正在被一一攻克,一个个重症患者在手术刀下获得了新生。李素芝带领的医疗队所到之处,藏族群众有的自发组织夹道迎送,有的带着青稞酒酥油茶前来慰问。
一位被他救治过的病人感动地说:“门巴‘将军’就像雪山一般,在默默守护着我们!”
他有雪山的圣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李素芝干事不图名利,如果说有所求,那群众的评价就是他追求的“名”,群众的健康就是他追求的“利”。
这么多年,有不少人给李素芝送红包,理由有千万个,但李素芝拒绝的理由只有一个:生命无价。
有一次,一位63岁的藏族老阿妈患了急病,需要马上住院手术。病人家属找到李素芝,请他亲自为病人主刀,并硬塞给李素芝2500元钱。李素芝推脱不掉,只好收下。
没想到,病人康复办理出院手续时,惊讶地发现账单上多出了2500元。护士告诉他:“那天你刚出门,李院长就让人把钱都打到你的住院账户上了。因为怕你们心里不踏实,所以一直没告诉你们。”
患者家属泪流满面,面对李素芝长跪不起:“男儿膝下有黄金,我只能这样谢您了!”
近年来,李素芝收到部队官兵和群众送来的哈达逾万条,锦旗(匾)1200多面(块),感谢信1000余封。李素芝常感惭愧:工人炼好了一炉钢,农民收获了一亩庄稼,医生完成了一台手术,虽然劳动分工不同,但是职责等同,价值一样,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得到这么多。
一面面锦旗,承载着荣誉,也是无声的督促。近年来,医院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涉及到大量经费使用。李素芝深感责任重大:权力在手,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也能毁掉一个人的前途。
那年,医院投资42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李素芝公开招标,公开财务,让全院官兵监督。看着新门诊大楼、医技大楼、住院大楼建起来,李素芝热泪盈眶:“我已经58岁了,急啊!把这些大楼尽快建起来,那又将给多少人带来福祉啊!”
医院的人说,李素芝当院长16年,没有在总医院推销过一次药、没有引荐过一个供应商、没有介绍过一桩医疗器械生意。
在修建医技综合大楼时,李素芝老家的一个亲戚听说后,想承包这项大工程。他先找到李素芝的妹妹说情,被李素芝回绝后不甘心,干脆直接飞到拉萨找他,软磨硬泡,没想到还是被拒绝了。
事后李素芝才语重心长地向他解释:“不让你参加招标,可能对你不公平。但你想想,如果你中了标,大家知道你是我亲戚,监督管理起来还会那么理直气壮吗?纷纷效仿怎么办?正因为你是我亲戚,只能对你不公平了。”
他还和家里人订立“家法三章”:决不允许替他接受别人的钱物、决不允许打着他的旗号办事、决不允许以他的名义享受特殊待遇。
2005年以来,他先后荣获“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奖”、“军队专业技术杰出人才奖”等荣誉,国家和军队都发了丰厚的奖金。李素芝不太提奖金的事,后来大家才得知,他借巡诊之机,把这些钱捐给了家里有困难的农牧民群众了。
他有雪山的坚韧,攻克医学难题永不言弃
李素芝刚调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工作时,主管的第一个病人卓玛因先天性心脏病医治无效,住院7天后去世。当白床单盖住卓玛时,李素芝为自己回天乏术又羞又愧。从那时起,他就决心用尽毕生心力,向高原医学难题发起“攻击”。
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肺水肿是高原的两大杀手。李素芝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攻克先天性心脏病。
西藏《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普查报告》数据显示: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区,在近两万名受检人员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达60人,发病率是内地的两倍多。
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心脏手术,可是,在高海拔地区做心脏手术国外没有先例,国内更是无人敢尝试。
李素芝建起了简陋的实验室,一路磕磕绊绊,经历了200多次动物实验、上百次失败后,2000年11月10日,历经两小时46分,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以上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成功了。
鲜为人知的是,手术的对象,是李素芝妻子姐姐的6岁孙女莹莹。李素芝说:“如果首例手术失败,宁负家人,也不能负藏族群众。”
道贺的信件、短信、电话涌来,人们纷纷向李素芝祝贺。出名后的李素芝更忙了,30多年来,他主刀手术13000多例,抢救垂危病人、重大手术600多例,无一例失误。
除此之外,在高原医学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李素芝创造了许多荣誉——
2005年10月20日,他成功为那曲一名叫门巴的患者实施了高原首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
2006年9月25日,为一名叫边觉的患者成功地实施高原首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填补了西藏高海拔地区心脏介入术医学领域的空白。
如今,李素芝又率领全院医疗骨干,推出21项高原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向世界高原医学新领域发起了冲击。
他有雪山的胸襟,助人登高甘为阶梯
李素芝常说:如今医院人才济济才是他最大的骄傲!
事实可以作证: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医院现有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48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00%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大批医疗骨干成为学科带头人,撑起了西藏高原医学的半壁江山。
但李素芝刚接任院长时,却是另一番光景:总医院只有1名硕士研究生,临床一线医生有本科学历的仅占61%。
令人痛心的是,人才还在不断流失。上级机关通知:“你院考上内地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考上一个走一个,至今有27人无故不归。”李素芝跑了10多个省市,花了两个多月,最终将这27人全部“请”回了西藏。
当年,李素芝又代表西藏军区总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签订协议:在西藏建立一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设立“高原医学课题研究基金”,全力支撑新的科研课题;承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获得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享受与院领导同等的生活待遇。
“时代在发展,不能光讲奉献,要积极给年轻人让位、搭台。”李素芝说。骨科医师殷作明研究生毕业回到高原,李素芝将“高原战创伤”这个课题交给了他;工程师牟信兵公派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完成学业回到医院,李素芝让他担任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干部病房主任张明森想建一个细胞培养实验室,李素芝许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建个一流实验室。
有了科学的理念和政策做支撑,高原冻土也能成为成才沃土。如今,殷作明高质量完成了高原战创伤科研基础研究,编写出《高原战创伤基础与临床》等4部专著;牟信兵在高原肺水肿、高原反应等多项研究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张明森已经成为高原体外细胞培养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培养医院技术骨干重要,为藏区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也非常重要。早在10年前,李素芝就开始在藏区开展军地全科医生队伍培养工作。
如今,许多医生都已独当一面。李素芝亲手培养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医生边巴,已经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全科医生。2010年藏历新年时,在没有外科医生的情况下,他成功抢救了一名遭遇车祸的骨折病人。
2012年2月,一名急性阑尾炎患者生命垂危,李素芝的全科医生弟子、毕业才3年的军医邓欢,成功为这位藏族同胞实施了阑尾切除手术。
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都大量接收部队基层卫生所医生、卫生院校实习生、地方医疗机构医生等开展培训,近10年来,他们已经为西藏培养了5000名全科医生,有效提高了西藏整体医疗水平。